1.清政府怎么欠下日本六亿万两

2.求美国花旗银行的简介

3.美林公司的大事记

清政府怎么欠下日本六亿万两

伦敦金1900相当于多少钱一克_伦敦1915金价

根据《马关条约》的规定,中国应赔偿日本军费库平银2亿两,分8次付清。与此同时,还订有《另约》3款,其中第1款规定:赔款交清前,日本在威海卫驻军费用,由中国每年支付库平银50万两。其后,中日又签订了《辽南条约》,其第3款规定中国再向日本支付赎还辽南费库平银3000万两。按这几项条约的规定。则从1895年起,到1902年止, 中国将向日本支付赔款及利息共达库平银2.5472亿两,这样几近天文数字的巨款,相当于年度财政收入的3倍之多,清政府是很难承受的。清政府决定按条约在3年内交清赔款,这样可节省2100多万两的利息和200万两的威海驻军费。因此,中国不是分8次支付赔款,而是分4次付清赔款的。查总理衙门档案,可知这4次付款的情况是:第1次,是1895年10月31日,在伦敦,由中国使馆参赞马格里、曾广铨将一期款库平银5000万两折合英镑数面交日本使馆参赞国府寺新作。第2次,是1896年5月7日和8日,分别在柏林和伦敦,由中国驻德、英使馆各将二期款库平银2500万两折合英镑数交付日本两处使馆之代表。第3次,是1897年5月8日,在伦敦,由中国使馆将3期款1666 余万两折合英镑数交日本使馆代表接收。第4次,本应在1898年5月8日交付,因是日为西人之礼拜天,银行不办公,故提前一天改为5月7 日交付。到此时止,尚有应交之4、5、6、7、8 期赔款,合计库平银8333余万两,拟在第4次作一次性付清。在此以前。中国已向日本交付了4次息银,计库平银1083万两。按条约需要扣除。故此次由中国驻英使馆参赞马格里、罗忠尧到英国国家银行,将只应交付之款库平银7250万两折合英镑数交日本使馆书记官山座园次郎收讫。至此,所赔军费库平银2亿两始全部付清。另外,赎辽费库平银3000万两和日军在威海卫的驻守费库平银150万两,也都按时交付,其具体交付情况如下表所列:

仅就上表来看,日本通过甲午战争向中国索取了库平银2.315亿两的赔款,似乎已经清楚了。其实,问题并不是这样简单, 因为《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新任驻华公使林董一到北京, 就急迫地同清政府商谈中国交付赔款的办法问题。为了从中国尽可能榨取更多的实际赔款,他以库平银成色不足为由,提出要库平实足。本来,马关和谈提出以库平银作为赔款计量的标准,一直到和约最后签字,伊藤博文、陆奥宗光都没有向李鸿章提出任何意见。其后,日本外务省发现中国的库平银有不同成色,便打起主意来了。库平为清政府所规定的国库收支银两的计算标准,并无白银实物存在,实际上只是一种“作为价值符号的虚银两”,。确定银两的标准成色,源于康熙时,“其成色约为935.374,即是每一千两纹银含有935.374两纯银,所以习惯上每百两纹银须申水6两始等于足银,这是虚银两最早的一种,可知康熙标准库平银每两为544.6296英厘(grain),即35.292公分(gramme)。有人或认为康熙时规定每库平两约等于37.301克,这是不符合历史情况的,因为此规定出现的时间最早是在清末,《户部则例》第四条案语称,库平系指农工商部会同户部奏定划一度量衡章程,内库平一两,合法国衡数37格兰姆(gramme) 又301‰。到1915年,权度法颁布后,又进一步明确以37.301公分为库平一两,这就很清楚,康熙标准库平每两为35.292 公分,而不可能是37.301公分。 但是,在以后的长期流通中,库平银的成色在全国范围内未能保持标准一致。不仅中央政府的库平与各省地方的库平各不相同,有大小之别,而且各省之间亦有长短之分,甚至一省之中有藩库平、道库平、盐库平之差。即以顺天府一地而言,库平既有三六库平和三四库平之分,成色相差甚大,还有成色介于二者之间的北京库平。兹将这几种库平的成色加以换算,以资比较:

库平名称

成色(‰)

英厘(grain)

公分(grame)

康熙标准库平

935.374

544.6296

35.292

三六库平

988.540

575.6170

37.300

北京库平

987.000

574.6900

37.240

三四库平

909.000

529.3210

34.300

在这几种通用的库平中,三六库平和北京库平成色比康熙标准库平高出不少;相反,三四库平成色则比康熙标准库平低出许多。显而易见,比较合理的办法是,中国赔款所用之库平银应以康熙标准库平来计算。而林董却以贴足实足色为借口,要求成色为988.89,即库平银一两为575.82英厘,合37.31256公分,这就不仅远远高于康熙标准库平,而且比三六库平和北京库平还要高。尽管这一要求毫无道理,但在日本的压力下,清政府只能接受下来。这样一来,中国实际上交付的库平银数目就多出许多了。试比看下表:

库平名称

每两含纯银数

两种成色库平赔偿数比较(万两)

英厘(grain)

公分(grame)

日方指定库平

575.82

37.31256

24475

康熙标准库平

544.6296

35.292

23150

多付康熙标准库平

31.1904

2.0206

1325

 仅此一项, 中国就比康熙标准库平银多付给了日本1325万两。当时,中日两国的金融制度都是实行银本位,而西方主要国家则都已实行金本位了。日本借甲午战争胜利之机, 为在战后实行金本位打下财政基础,便要求中国在伦敦用英镑支付赔款。因为连年以来,金价上涨,银价跌落,已成不可逆转的趋势,故银镑对换比率虽偶有波动,但镑价上扬的势头是难以遏止的,这就形成了“镑亏”,试看以下银镑对换比率表:

年份

1865

1879

1885

1887

1894

1895

1896

1897

1898

每英磅折合库平银(两)

3.18

3.425

3.59

4.05

6.21

6.1161

6.25

由上表可知,“ 镑亏”一项,日本就又从中国轻易地多得了约1500万两。据上所述,可知一般中外论著中有关甲午战争赔款的记述是需要重新考虑的。从条约的字面上看,中国的赔款是三项:(1)军费库平银2亿两;(2)赎辽费库平银3000万两; (3)威海日军驻守费库平银150 万两。 三项合计,共为库平银2.315亿两。其实,日本实际得到的数目还应该加上两项:(1)以库平实足为借口多得的1325万两;(2)“ 镑亏” 一项多得的1494万两。 以上五项总计为库平银2.597亿两,折合日金为3.895亿日元,是日本实际军费支出的2.6倍,也是日本年度财政收入的4.87倍。日本有关明治财政史的著作,皆按库平银2.31亿两折算,得出3.64 亿日元之数。

求美国花旗银行的简介

一、历史背景和发展概况

1812年6月16日, 纽约州特许设立花旗银行, 其英文名称为“City Bank of New York.9月14日,花旗银行在华尔街52号开业,为纽约的一些商户提供服务。银行总裁是塞缪尔.奥斯古德上校,他曾在独立战争中与乔治.华盛顿并肩作战。

1822年农业火险及贷款公司成立, 这是美国每一家股份制信托公司。1835年,该公司改名为农业贷款及信托公司,1929 年与花旗银行合并。其后,花旗银行的英文名称为:National City Bank。

1856年,摩西.泰勒担任总裁,任职长达26年。

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 林肯总统恳请纽约各银行为联邦筹款15000万美元。花旗银行以黄金认购了7000万美元。

1865年,花旗银行加入新组建的美国国民银行系统, 英文名称改为:The National City Bank of New York。作为国民银行, 其经营必须符合联邦政府对偿付能力及流动资金能力所规定的高标准。在纽约市,国民银行的法定储备金被视为存款。

1893年,花旗银行就其存款及资产而言, 名列纽约市各银行之首。

1897年,花旗银行在美国银行业率先设立外汇部, 开始从事外汇买卖业务。

1902年,在伦敦、上海、香港、横滨、马尼拉、 新加坡及旧金山开设分行, 成为1918 年收购的International Banking Corpation的国际业务网络的核心。

1904年,花旗银行推出旅行支票。

1908年,花旗银行于创立96年后,迁入位于华尔街55 号的前美国海关大楼。

1914年,根据在阿根廷设有分支机构的美国公司的建议, 花旗银行于11月10日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设立分行, 成为美国国民银行在该国的第一家分行。

1921年--1928年,1921年12月, 花旗银行成为美国首家按复利计算储蓄账户利息的银行。1928年5月3日, 花旗银行又向储户推出另一具有创意的业务;无担保个人放款。

1929年,花旗银行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商业银行。 兼并进一步加快了银行的扩展:农业贷款及信托公司成为花旗银行农业信托公司。为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银行在交易广场20号兴建了摩天大楼。

1930年--1936年,尽客处于大萧条时期, 花旗银行仍通过在中国的业务收入维持了股息。

1933年,由于《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的颁布, 花旗银行同其他美资银行一样,也注销了其投资公司。1935年, 花旗银行为小型企业提供月度支付贷款业务。1936年, 花旗银行在纽约市率先开办无需最低存款要求的支票账户业务。

1939年--1949年,30年代末,花旗急需 23个国家开设了100个办事机构,成为当时最大的国际性银行。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花旗银行在欧洲及亚洲的许多业务被迫停止。

1950年--1955年,随着美国消费者收入的提高, 各种新型的个人银行服务应运而生,银行业开始大规模的发展。 个人支票账户及消费贷款激增。

1955年,花旗银行英文名称更改为The Fist National CityBank of New York。

1956年,花旗银行在商业贷款部安装了首台计算机。

1961年,花旗银行创立 可转让定期存单。 新成立的花旗银行海外投资公司成为该银行境外分支机构的控股公司。 位于公园大道399号的新总部落成。

1968年--1974年,1956 年《美国银行控股公司法》对一家控股公司控制多家银行的作法加以限制。1968年, 花旗银行成立了针对一家银行的控股公司,使其可以扩展并提供新的金融服务。 其他银行纷纷效仿。1974年,为更好地适应其全球性业务, 该控股公司更名为花旗集团。同年,花旗集团将浮动利率债券引入美国金融市场。这一革新已于10年前由花旗银行在欧洲市场推出。

1975年,花旗银行成为在欧洲共同市场9国设有分行的惟一一家美资银行。

1976--1980年,1976年,花旗银行英文名称改为Citi Bank, N.A.。1977年,花旗银行设立花旗卡业务中心,通过便捷而多功能的自动柜员机和花旗卡,使其颇受欢迎的“花旗提供24 小时服务”广告宣传成为现实,一举改变了美国消费者银行业务的面貌。

1981年--1982年,进入80年代, 花旗银行注重发展消费者银行业务。银行在而达科他州及特拉华州开设了分行, 以促进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并收购了大来信用证。 花旗集团在收购了旧金山忠实联邦储蓄及信贷银行后,成为美国最大的银行控股公司。

1984年,约翰.雷德当选为董事长。

1985年,花旗银行将客户的私人计算机与其系统相连, 方便客户直接办理银行业务。

1992年,花旗银行成为美国最大的银行。 它的名称即意味着独具创意的银行业务。花旗集团的分支机构及办事处遍及90多个国家,成为业务覆盖面如此之广的惟一一家国际性银行。

1993年, 花旗银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用卡及消费卡的发卡行和服务行。同年,花旗银行兼并了80年代成立的数家储蓄银行, 贯以统一的名称Citi Bank,FSB。

花旗银行还推出其“风险之窗”管理模式,以国别、行业、 产品及客户为重点,从内部评估及管理花旗集团的总体风险。

1994年,花旗银行在俄罗斯开办了第一家外国独资商业银行。 花旗集团恢复支付普通股股息,1991年,这一项业务曾暂时中断。

1995年,花旗银行庆祝其开办消费者银行业务20周年。当时, 银行推出这项业务旨在全球范围内为消费者提供银行服务, 与消费者建立纽带关系。在北京,花旗银行于45 年后再次来华开办可提供全面服务的分行,并在越南和南非设立了分行。

1996年,花旗银行在亚洲的信用卡发行量最大。 台湾成为美国之外第一个发卡量超过百万的地区。 花旗银行在集团内部开展优质服务计划。

二、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

花旗集团是一全球性金融服务公司。截止1996年12月31日, 集团在全世界拥有89400名雇员,在98个国家和地区约3200个网点为个人、企业、政府及金融机构提供各类金融服务。

花旗集团是一家美国银行控股公司,1967 年根据特拉华州法律组成,现为其主要分支机构花旗银行的惟一股东。

花旗集团受1956年《银行控股公司法》约束, 接受联邦储蓄局的检查。花旗银行是联邦储蓄的会员行, 接受货币审计局的管理和检查。

花旗集团的业务主要有两大范围:环球消费者业务以及环球企业银行业务。环球消费者业务为消费者提供全球性的、全面的服务,下设分行和电子银行、信用卡及消费卡、以及私人银行业务; 环球企业银行业务为各公司、金融机构、 政府以及全世界资本市场其他成员提供服务。

三、主要业务范围

花旗银行,作为惟一一家推行全球业务战略的银行, 不单为遍及56个国家的5000万消费者提供服务,也在近100个国家为跨国、跨区及当地的企业客户服务。除了花旗银行, 没有哪家金融机构的业务和资源足以在如此之多的地方,应付如此之多的需要。 花旗银行已成为金融服务的世界品牌。花旗银行的名称即意味着服务, 不仅是满足客户的需要,更要比客户预期的做得更好。 主要的业务范围包括:

电子银行业务。通过花旗银行的计算机, 自动柜员机或花旗电话银行,在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内都可得到安全而便捷的服务。

信用卡业务。世界范围内, 花旗银行的信用卡客户都可通过花旗银行发行的信用卡, 或花旗银行与其他知名机构共同发行的信用卡满足其消费需求,并适应其不同的财务状况, 花旗银行是全球最大的信用卡发行机构。

私人银行业务。花旗银行在32 个国家中从事私人银行业务的员工可透过银行的人才、产品及策略网络, 令客户获得全球投资组合的第一手资料,花旗银行协助其寻求投资机会及识别投资风险。

新兴市场业务。花旗银行在新兴市场服务客户接近100年,源远流长,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因为花旗银行就像一家当地商业银行一样,持有营业执照,了解当地市场,并拥有训练有素的当地雇员,配合着跨区域性的优势向客户提供世界水平的银行服务, 这是花旗银行与从不同的优势。

企业银行业务。目前,花旗银行在100多个国家与全球性、区域性和地方性公司客户进行着合作。 花旗银行在世界各地的市场所涉及的深度和广度是企业银行业务的基石。无论是在国内, 还是在世界任何地方,均可得到花旗银行优质的服务和专业的建议。

跨国公司业务。 花旗银行同许多著名的跨国公司之间的成功合作,是基于花旗银行数十年来所积累的银行业关系和经验。 这些公司大多希望向海外扩展,特别是向新兴市场扩展, 因为那里的消费者和商品市场欣欣向荣。

花旗银行在世界各地的深远发展是最具竞争力的特点。就规模,产品,能力,产业知识和经验而言, 花旗银行都比竞争对手领先一步。花旗银行的目标是将花旗银行的产品和服务推向全世界。 简而言之, 花旗银行全球独一无二的网络可随时随地为客户提供其所需的服务。

四、经营状况和资产负债情况

截止至1996年12月31日,花旗集团资产总额为2702亿美元。 纳税后净收益为38亿美元,比1995年增加3亿美元。每股收益7.42美元,上升15%。1996年向股东支付10亿美元股息,回购股本31亿美元,使总资本比率及第一级资本比率分别高8.3%及12.2%,并建立了准备金,这些均反映出极强的资本积累能力。年终,股价每股103美元,年内上涨35.75美元,即53%。

五、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地位与实力

在信用卡和消费卡领域,花旗银行是全世界最大的企业, 拥有高达550亿美元的应收账款。截至1996年12月31日,花旗银行已发行6100万张信用卡(包括独自和联合发行),其中,欧洲有300万张、亚洲有700万张,拉美有900万张。 通过将信用卡作为一种首选的安全的支付方式来推广, 花旗银行将一个以现金支付为主的社会发展为消费者信贷的体系。

巴西大型的石油公司Petrobras与花旗银行里约热内卢分行密切合作。在过去的数十年间,花旗银行不断为该公司提供对策和产品,以满足其不断出现的贸易融资,现金管理及资本市场等方面的需求。1996年, 《欧洲货币》杂志评选花旗银行为拉丁美洲首屈一指的银行。

花旗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亲密关系在像上海这样的新金融中心得到了体现。花旗银行在银行投资及保险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机会。目前,这些领域不仅在亚洲,而且在全球都迅猛发展。1996年, 《欧洲货币》杂志评选花旗银行为亚洲头号银行。

全世界的企业外汇交易人员和投资者一向将花旗银行的外汇业务看作其最佳的客户服务。《欧洲货币》连续18 年将花旗银行名列榜首。数十年来, 花旗银行在经营主要币种及新兴国家币种(总共有140种)方面业绩卓著。

花旗银行的企业银行业务遍及22个发达国家、75 个新兴经济国家,因此使花旗银行的收益多样化,平衡化。 花旗银行企业银行业务拥有20000个客户,这为花旗银行提供了丰厚的回报。由于花旗银行参与了市场发展的各个阶段,花旗银行有充足的机会进行发展。

花旗集团证券部门的组织及承销技能普及全球:在美国, 花旗银行为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筹资10亿美元,为期3年,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是新闻集团的一部分,花旗银行与该集团在23 个国家有业务往来。这一笔交易涉及债务及股本投资工具。因而被《机构投资者》杂志评为年度破记录交易。在亚洲, 花旗银行是菲律宾长途电话公司3亿美元全球债券的协同经理人。

六、在中国业务发展情况

1902年,花旗银行在中国上海设立了首家分行, 成为第一家在中国升起美国国旗的银行,花旗的名字也是由此而来。

1904年--1928年,分别在广州、汉口、北京、天津、哈尔滨、 青岛、大连、长春等城市开设了14家分行,开展了进出口信贷、 外币兑换、汇款、贸易及信贷调查等服务。

1940年--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全部分行停业。

1983年,在深圳设立代表处。

1984年,在北京设立代表处。

1985年,在上海设立代表处。

1988年,深圳代表处升格为分行。

1991年3月在厦门设立代表处。6月上海代表处升格为分行, 再度写下美资银行在上海历史的新一页。

1993年2月在广州设立代表处。中国区总部由香港迁至上海,为首家在中国设立中国总部的国际银行。

1994年,在上海开设自动柜员机中心, 为首家在中国提供人民币提款、转调存款、查询结余服务的外资银行。

1995年,北京代表处在9月升格为分行,成为首家在北京开设分行的美资银行。

1996年12月底获批在上海浦东经营人民币业务, 成为获得人民币业务牌照首家美资银行。

1997年2月将上海分行迁址浦东,并将其原位于浦西的分行改为支行。4月4日开始经营人民币业务, 为首家在上海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

美林公司的大事记

美国银行2008年9月15日发表声明,宣布以接近500亿美元总价收购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公司。以下为美林公司大事记:

1885年 公司前身成立

1914年 1月查尔斯·梅里尔开办查尔斯·E·梅里尔公司,埃德蒙·林奇加盟。当年5月,公司在纽约华尔街7号设立办公室。

1915年 更名“美—林公司”。

1930年 公司将业务集中在投资银行领域

1938年 林奇去世;公司更名“美林公司”。

1941年 成为华尔街上第一家发行企业年报的公司

1946年 公司建立资金管理学校,就是现在的金融咨询公司

1955年 公司年签约额突破10亿美元

1956年 帮助福特汽车公司上市,当年为其融资10亿美元;梅里尔去世。

1958年 更名“美林—皮尔斯—芬纳—史密斯公司”。

1960年 在英国首都伦敦设立办公室

1961年 在东京开设代表处

1964年 在日本首都东京设立办公室,收购C·J·迪瓦恩公司,进军固定收益证券领域。

1971年 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1973年 公司成为了证券投资公司

1976年 资产管理部成立

1982年 在香港建立了地区总部

1985年 作为第一家外国证券公司进入日本证券市场

1993年 成为第一家在中国开设办事处的美国证券公司

1999年 最后一次荣膺世界最大股票和债券承销商头衔,次年把这一头衔拱手让给美国花旗集团,同年进入数字时代,在网上开始业务经营

2002年 斯坦利·奥尼尔任首席执行官(CEO)。

2006年 收购美国国民城市银行公司旗下“第一富兰克林金融公司”。这家公司主营次级抵押贷款业务。

2007年 10月抵押贷款业务亏损累加迫使奥尼尔卸任董事长兼CEO。

2007年 12月纽交所—泛欧证券交易所CEO约翰·赛恩接任公司董事长兼CEO。

2008年 6月30日前一年时间内,公司抵押贷款相关业务净损失大约190亿美元。公司开始从主权财富基金和其他投资者处募集资金,出售风险资产。

2008年 9月15日美林公司同意以大约440亿美元的价格将自己出售给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 Corp.)

2013年4月12日和15日两个交易日,国际现货金价暴跌超过150美元,一度跌至1385.5美元/盎司,跌幅超过10%。这次黄金暴跌的“幕后黑手”,坊间认定的“头号嫌疑犯”是美林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