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营是成于油田,败于油田吗?

2.亚洲生产石油钻井平台规模最大的国家是哪里?

3.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对我国国内能源市场的影响

4.中石化BP职业发展。

东营是成于油田,败于油田吗?

渤海再获亿吨级油气大发现利好_渤海油田最新消息今天油价

简单地将东营的成功与失败归于油田,似乎并没有多大的问题。

不过,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东营的确是一座因油田而兴起的城市,但是他逐渐地没落,实际上是很多资源型城市的宿命。

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东营市还不是东营市。

在当时,东营是山东省惠民地区广饶县东营村。

石油会战之时,华东地区的勘探人员在东营附近发现了油田,由于油田位于胜利村附近,这个由东营村、胜利村以及周边村镇组成的油田被命名为胜利油田。

1966年,运输原油的淄东铁路修建,东营拥有了第一个火车站。

石油改变了东营的命运。

就好像铁路改变了河北省石家庄村,河南省郑县的命运一样。

由于石油,东营获得了国家发展规划的青睐。

公路、铁路、火车站、机场,纷纷眷顾了这个渤海湾畔的小村庄。

甚至在1969年京校外迁之时,当时的中国石油大学也迁入了这座石油小城,并更名为华东石油学院。

1983年,东营成为地级市。

车牌号为鲁E,由此可见,地位并不低。

石油给东营带来了诸多难以想象的资源,由村发展成地级市,东营只用了20多年的时间。

不过,大量涌入东营的人口,似乎并没有多少人为这座小城做过长期规划,本地土著也好,石油工人也好,高校老师也好,外地学子也好,东营这座城市构成简单,石油将大家聚在了一起,但是似乎并没有团结起来。

譬如,中国石油大学的搬迁。

2002年,中国石油大学开始盯住了山东基础设施与经济环境更加良好的青岛,之后,便没有留恋地将主要的学院搬迁到了青岛。

在山东省内部,2017年,东营的GDP为3801亿元,这样的数字,远超一些三线城市。

作为一座人口只有213万人的城市,东营的人均GDP可以说是十分可观。

但是,东营的危机,似乎也要比其他城市更加明显。

比如,人口老龄化。

2014年,东营60岁以上人口为35万人左右,在当年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8%。

坦率地说,东营人口老龄化,已经是难以挽回的事态。

这或许才是东营真正的衰败。

石油的发现使得大量工人纷纷前来,高校的搬迁带来了大量的教师与学生,火车站促进了东营与其他地方的商贸交流。

但是,这一切似乎停了下来,石油带给东营的,只有这么多,剩下的需要东营自身创造的,很显然,东营创造不出来了。

于是有才能有技术有野心的人选择用脚投票,离开了这座城市,中国石油大学的搬迁是一个标志,而人口老龄化则说明,东营难以吸取年轻人口。老年人因为年龄大了,难以离开。

东营的兴起,是自然蕴藏的石油资源。

但东营的衰败,应该是,原本眷顾给东营的优质资源与优秀人才,决意离开吧。

如果您到外地,别人问你是哪里人,说东营的话也许没有几个人知道,如果说胜利油田,大部分人还是知道的,由此可见东营市的知名度还是需要油田来打响的。

现在我对悟空的问题提出我个人的一点看法:

东营也算资源城市,依托于胜利油田,而且所有的建设也是让步于油田,所以在东营你想不到的地方都会出现油井,抽油机也许在小区里,也许在路中间。并且,东营市是山东省人均工资最高的城市,这项荣誉得益于油田职工的贡献,所以毋庸置疑的是东营肯定是:“成也油田”。

那么能不能“败也油田”,就得看东营的经济构成,和地方企业的发展方向了。炼油,化工,轮胎,有色金属是东营经济的支柱,如果哪天没有油了,估计炼油厂肯定是不存在了,而其他的又是高污染行业,所以东营如果在石油枯竭前能转型成功,也许还行,反之不容乐观。

反正我是不看好东营的,地方和油田矛盾太深,东营市人员构成复杂,治安不是很好是主要原因。

知道2017年油地经济比例吗?1:9,确切的说是11%:89%,地方经济早已经是东营的主体了。其实现在油田包括之前,油田的收入绝大数贡献给中央了,地方获得的并不多,油田的贡献在于东营最初的基础设施是依托油田建起来的,东营最初的高消费人群也是油田职工,带动了地方经济最初的发展,当然还有全省前列的高物价。

现在油田确实已经有些没落了,而东营还没有败!我们现在已经不提油城了,现在东营的目标定位是:打造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黄河入海文化 旅游 目的地,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东营也已经获批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高新技术企业已经发展到149家。东营现在的支柱产业是石化、橡胶、石油装备、有色金属、新材料“五大产业”,现在石化产业很大一部分是用的进口原油,质量比油田的好,价格还低。东营的石油装备制造国内外闻名,装备制造业最集中的东营区的石油装备产业规模占到全省的80%、全国的30%。2017年,全区规模以上石油装备企业达78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1.9亿元。东营正大力发展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现代高效农业、文化 旅游 产业“四大潜力产业”。这几年东营正大力发现这几大产业,有了一定的基础,以航空航天为例,建设了中国商飞试飞基地,C919正在这里试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院正在建设,空客中国再交付中心也有望落户东营;高效农业去黄河三角洲农高示范区看看就能看到东营农业的未来了……

说东营败也油田的朋友怕是有些想当然了吧!

东营成于油田但不是败于油田。败也是败于他自己。东营市的许多居民来自全国各地本来应该是文化多元包容性强,实际上不是当地人本位主义严重吃地皮行为成风。建市多年还油田地方经纬分明油田人一直没有被真正的被看成是东营市的居民。更不要说是外地来东营的务工人员。东营不消灭地痞文化是会严重影响东营未来的发展。

可能很多人连“东营”这个地名都没有听过,不知道它在哪个犄角旮旯,但说到胜利油田,它的名声却如雷贯耳,稍微有点地理常识的人都知道。胜利油田的大本营就位于东营市。

先有胜利油田,后有东营

1955年国家在华北平原勘探石油。1961年,在东营村(记住,东营是一个很小的地名)附近打的华8井,首次见到工业油流,日产原油8.1吨,从而发现了胜利油田。1962年,在东营构造上打的营2井,获日产555吨的高产油流,这是当时全国日产量最高的一口油井。随后,大规模的石油会展开始了,大量的石油技术人员、工人及其家属涌入今天的东营境内。 1950年开始,今天东营境内的广饶、利津、垦利均隶属于惠民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10月东营地级市建立。1989年胜利石油管理局正式成立,机关主体位于东营市。因此,胜利油田和东营关系是,先有胜利油田,后有东营市。

东营的经济发展

因为有胜利油田的存在,东营的石油、化工、专用设备等行业规模巨大,极大地带动及当地的经济发展。2017年东营市GDP达到3800亿元,对于一个人口只有220万的地市来说,经济规模很大了,因此其人均GDP名列国内前茅,人均生产总值177376元,按年均汇率折算为26271美元。

2017年,东营2235万吨,占全国石油总产量的比重为11%。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等产量也很高,石油开采和加工业成为了东营的经济支柱。

非也,非也。东营成也油田,败就不会说了!东营炼化产能能炼胜利油田三个的年产量,实际炼油田两个的年产量。假如油田大规模裁员下岗达百分之五十,将对东营经济近乎毁灭性打击。油田人消费量的占比远大于GDP的占比。文化建设也领跑东营市,与济南青岛看齐。没有了油田的东营市,只好和莱芜并肩了!

就一句话!没有了石油,东营就是一个村!转型失败!看看这几年东营还有几台提油机在运转?!自己开采的石油比进口的还贵!难怪每年两桶油都说卖的越多,亏损越多!再看看这里面东营市几个县区的发展,别的不很清楚,广饶哪有发展。简直就是倒退。除了不停的申请各种城市的荣誉称号,狂提房价之外,别的还有啥?一个人口五六十万的小县城,房价都万元左右,简直就是扯蛋。轮胎化工企业接连倒闭,烂尾楼不断出现。就连惠及民生的中医院和开发区卫生院的大楼三年还没有建起来,徘徊在烂尾的边缘。真不知道,这是怎么了?

东营确实成于油田,但是没有败于油田。因为目前东营市还是在正常发展,生产总值受到油价带来的油田产值减少的影响,但是没有败落,因为还有其他的产业撑起了半边天。

所以,说东营败于油田是不对的。其实东营一直在发展油田以外的产业,虽然有些企业和油田的关联度比较大,但是也可以向外发展。所以胜利油田作为央企,对东营市的影响虽然很大,还没有达到可以衰败东营市的地步。

所以我们相信,东营市也会逐步加大其他替代产业发展的,因为有 历史

教训的。

以前叫惠民地区,归滨州管,早一批来的油田人都知道东营这片最擅长的是要饭,饿死人的事太正常了。后来大量油田人口涌入,当时的油田的待遇好,工资高,直接带动消费,尤其是90年代末大量东北和南方地区的人涌入经商。东营经济飞速发展,带这个时候东营本地人的存在感微乎其微。直到21世纪,国家大改企业就是企业,不能有公检法,学校医院等等。而且房地产崛起,东营靠卖地皮发家一大批。有了资金从而各类企业也都崛起,反而油田天天改革走上下坡路了。油田是资源型城市,虽说天天喊生态 旅游 型但是拿出手的没几个地方。

说这话的人肯定是地方的人!成于油田是肯定的!败于油田是谬论!因为,东营立市是因为油田的发现发展,因为油田的产值,会战的人口和中石油的投入,否则,以当地的农业,人口数量绝无可能挤身于地级市的层面!东营市依靠油田的技术,人才,产业优势,选择了石油化工和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发展,一方面建设炼化企业,一方面把装备销售到油田企业,东营市的发展少了油田成吗?你们把油田和地方切割的如此干净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吗?还是少些夜郎自大吧!

亚洲生产石油钻井平台规模最大的国家是哪里?

2008年6月6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宣布:目前全球最大的座底式钻井平台——中油海三号座底式钻井平台安全抵达冀东南堡油田。该平台投用后,将大大提高中国石油滩海地区勘探开发的能力。中油海三号是由中国石油海洋公司与上海708所联合研制,由山海关造船厂制造。该平台长78.4米,宽41米,上甲板高20.9米,空船总重量5888吨,适合10米以内水深的海上作业,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座底式钻井平台。中国石油海洋公司组建于2004年11月,2006年,公司在渤海湾三个油田海上钻完井17口,试油试采11.2万吨,动用自有船舶8艘、外雇船舶19艘,安全完成了19次海上平台的拖航、移位。目前,中国石油海洋公司已拥有各类移动式平台七座,包括五座自升式钻井平台和两座生活平台,还有正在新加坡建造三座自升式钻井平台,预计将于2008—2009年间陆续完成。

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对我国国内能源市场的影响

字数多了,贴不下了,你去看看原文吧

二、长期石油政策抉择和金融博弈

石油作为一种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资源,历来是影响各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当今世界经济处于经济调整的复苏阶段,各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转折、更新,进一步扩大了对国际石油的需求,其中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升级周期,更加大了对石油能源资源的需求。由此可以看出石油价格的重要性。如果石油价格过高,将促使生产成本上升、物价上升,直接制约经济的发展速度;反之,如果油价过低,将使石油出口国的外汇收入大大减少,从而损害了石油出口国的经济利益;因此,中期看,如何将国际石油价格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是国际社会需要妥善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1、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上涨是世界经济进一步增长的不确定因素。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国际石油价格每桶上涨5美元,1年内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将下降0.3个百分点。石油生产和价格涨跌是一个周期性问题,并且会影响不同类型国家的经济增长。国际油价处于高位时会导致石油生产过剩、供过于求,继之价格又会暴跌,由此又导致石油生产收缩,石油价格上涨,这已经是由历史证明的经验。因此,有关国家经济增长不能不受这种石油生产------价格周期的影响,相比之下,石油输入国将比较出口国更易受到这种经济周期波动的冲击。目前工业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对石油的需求也有增无减,石油是发达国家最重要的进口项目,并且是对外贸易中最大的逆差项目。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对于严重依赖进口的欧元区国家所产生的影响将最为直接,欧元贬值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国际石油价格上涨所造成的欧元区通货膨胀上升的压力。即使由于石油输出国增产,使涨价问题一时得到缓解,也不可能改变这一基本走势。

从发展中国家看,近年来亚洲经济复苏势头比较好,扩大了对石油供给的需求。1990--1999年期间,除西亚产油国外,亚洲东部国家的石油需求增幅约占全球石油需求增幅的80%;如果油价居高不下,将对亚洲国家的财政收支、通货膨胀、国际贸易收支、偿还外债能力等都形成较大的压力,影响亚洲经济继续增长的良好势头。北美、欧洲和亚洲是世界的三大石油市场,其中亚洲的石油需求增长速度最快,但是作为亚洲主要产油国的产油量却基本上没有增长,这使亚洲各国从中东的石油进口量大幅度上升。另外,主要产油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动荡性也直接影响着油价的波动上涨,如委内瑞拉的政治问题使石油减产严重,沙特阿拉伯经济引起的设备老化石油减产,以及伊拉克破坏性的石油资源状况,都是油价潜在波动隐患。在产油国中,一些严重依赖石油收入拉动经济的发展中国家或经济转轨国家,如俄罗斯等,受到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大,涨价使之大喜,跌价则大悲。2003年以来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世界经济的总体复苏态势和增长水平。随着伊拉克紧张局势因突发暴力事件再度恶化,国际油价的高企可能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障碍。

2、能源需求结构调整的必然性。伴随经济全球化、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各国国民经济实力的快速增强以及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各国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2004年世界石油需求每日增加165万桶,石油日消费量达到7990万桶。同时,国际能源需求的结构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世界原油库存在减少,石油开采的资源、技术与设备综合问题凸显;还有燃煤需求有所下降,燃油及燃气需求迅速增长,从而使国际燃油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随着新经济高科技含量的增加,国际石油生产、运输、储存等也有高新技术的更新改造,替代石油以及原油资源组合也逐渐显现,天然气、氢气等能源开发也对国际石油供求格局具有影响。由于世界经济面临传统经济转向新经济的转换,特别是出口拉动转向投资带动的结构转型,各国内需的扩大不仅增加了投资需求,也促使国际原材料价格急剧上涨,石油与钢铁、煤炭等原材料的上涨便具有连带反应。全球化商品流动时代使国际石油市场出现运输瓶颈和储存技术难题,运输成本的高企、港口和道路拥挤、储存成本上升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油价进一步上扬。

美国能源署预计,全球对各种形式能源的需求将在今后20年中增长54%,仅原油日消费量就将可能增长至4000万桶;美国能源资料协会(EIA)的2025年远景预测还显示,发展中国家能源使用增长将最为强劲,尤其是中国和印度,因经济颇具活力将进一步加大能源需求。预计今后20年中,发展中国家的能源使用量将锐增91%,而工业化国家用量将增长33%。2025年全球石油需求预计将增至每日1.21亿桶,2004年为每日8100万桶。美国、中国以及亚洲其它发展中国家将消化近六成的新增原油。有数据显示,亚洲2004年的能源需求将增长8%-10%,石油对经济增长的支持作用不言而喻。

3、国际经济关系的协调性。石油问题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具有多层面的复杂性,比如OPEC与非OPEC之间的矛盾,石油供给国与需求国之间的矛盾,进而延展至大国与大国、强国与强国、富国与富国、大国与小国、富国与穷国等不同层次的复杂协调合作关系。国际石油价格不确定的波动干扰了世界经济的复苏,增加了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政策协调的难度。国际石油问题引发的国际经济关系中石油产出和需求的关系变异,聚焦在金融安全与经济利益,石油问题成为国别关系强化与松散、重组与离合的重要筹码,其中主导的突出影响因素是美国经济利益、政治霸权、军事强权及其在金融市场中独特地位。石油问题是美国对外政治、贸易、经济与外交关系的主线,也是美欧日经济金融竞争与较量的主要战线之一。统计数据显示,美国从中东的石油进口占其石油进口总量的25%,欧洲占60%,日本占80%,美欧日三大利益集团竞争源于石油,又怨于石油。

世界经济发展供求格局的日益明显,发达国家是主要石油消费国,而大部分石油出口集中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这里既相互需要,又相互矛盾,是一种需要不断调整和协调的关系。此外,美俄、日俄、中俄、中日以及新老欧洲之间的多重和复杂的国际关系均有石油色彩的渗入,政治意图也已成为油价波动的重要诱因。特别是俄罗斯与西方一些大国的利益交错,其中既有西方对外扩展与俄罗斯深化利益需求的意图,也有西方对俄罗斯石油需求的战略意图,日本的西伯利亚输油管线举动已经显为人知,美国更是谋划长远。

从资源地域角度看,海湾石油是工业发达国家所用石油的主要依托点。因此,世界舞台上的国际力量都紧紧盯住海湾巨大的石油储量,巴以冲突不断、海湾战事连连,也就不难寻味。海湾石油是世界经济和政治问题的焦点之一,它的起伏跌宕预示着国际局势的发展趋势。美国对伊拉克战争结束之后,预测国际石油前景将更为困难,战事对石油市场影响超出预期。2004年政治因素将对石油价格起主导作用,随着政治问题的化解减弱和积聚增强,油价波动继续扩大。

4、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差异性。自欧元问世以来,对欧元的排挤和打击一直是美国国际金融战略的主旨,有形和无形较量已经使欧元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与风险。美欧根本性的差异对立在于全球化与区域化理念的博弈。美日是经济全球化的极力推崇者,因为美日经济规模与市场份额和发展水平的主导,使他们在本地区内难以与弱势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或新兴市场经济体相融合,担心在区域化中付出"代价",他们必然以全球化显示其优势并巩固其利益,;而欧洲则是政治、经济、金融和贸易等相对均衡的发达国家经济体,具有实现区域化的先天优势,欧盟5月1日东扩10国的实现,使新老欧洲的融合形成更强大的经济联合体,无论经济、人口或市场已经超出美国。美日和欧洲之间全球化利益主导和区域化利益差异,以及不均衡和均衡的状况,是形成各自经济全球化和欧洲经济区域化理念不同的主要原因。美欧日经济金融理念的差异也反映在金融市场汇率、股价、金价或油价等价格竞争中。在国际石油的争夺上,三大经济体或货币体也必然会以各自经济全球化或区域化理念,加大国际资源产品的竞争。以科索沃和阿富汗、伊拉克战争冲击原来的石油供求格局,辅之以货币竞争,则是不可忽视的美国全球化战略意向。从日本看,为弥补自身石油需求,其加紧与亚洲、中东国家的经贸合作,改善甚至强化与俄罗斯的关系,其动向也值得揣摩和研究。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国际石油价格走势已经超出市场相对乐观平和的预期,石油作为政治战略筹码的用途大有提升,并潜藏有美国等大国金融战略的策划。美国可以运用美元报价体系的优势,以美元挂钩石油报价手段控制油价,并伴之石油储存的策略,进一步显示其全球石油战略和金融战略的综合优势。

[对策]国际油价走势与我国石油战略

国际石油价格因全球经济复苏需求而扩大,因产油国政策调整而紧张,因地缘政治因素而恶化,因季节因素而变化,未来前景不容乐观。无论如何,石油持续走高必然影响世界经济增长。预计国际石油市场价格趋势短期内难以稳定向下,中期将会继续持续高企。因此,2004年的国际石油价格高点将会突破40美元乃至45美元,全年石油平均水平将可能达到35美元左右,高于去年31美元的平均价;如果国际石油价格一段时间维持35-40美元的高位,世界经济增长至少有0.2个百分点的减值;未来2-3年,国际石油价格将继续在涨跌中高企,但年平均价格有可能在33-38美元区间波动。对于世界经济而言,金融风险与石油危机都不可掉以轻心,更值得关注与防范因石油价格变化所引发的国际金融风险,包括美元动荡性风险和欧洲货币潜在的危机风险,这两大货币汇率走势与石油价格水平直接联系,必将影响全球经济、金融、贸易和投资等相关层面的变化与调整。今年以来已经召开和即将再聚会的G-7,都一直关注石油与汇率问题,突出表明了石油与金融安全的必然联系和重要影响。而全球利率上调的动向,将会进一步加大国际金融市场与国际石油市场联动效应。

我国是国际石油市场一个新兴的战略因素。扩大石油进口成为国际石油价格的一个重要影响。随着经济持续增长,我国已经成为石油需求大国,去年进口石油达到9941万吨,今年可能达到1.1亿至1.2亿吨,这也是4年来世界石油消费量的最高点。近期国际能源署的预测指出,中国石油需求增长将继续超出预期,为高企的国际油价提供支撑。国际能源署将我国2004年第一季石油日需求量上调18万桶,至614万桶,较去年同期增长18%。目前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2003年原油及油品进口量平均为每日210.6万桶。我国2月石油日进口量猛增至创纪录的316.2万桶,比1月高28.3万桶。我国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04年前3个月的原油进口量达3014万吨,较上年同期飙升35.7%。而OPEC在近期的月度报告中也指出,由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OPEC将提高2004年度的世界石油消费量预期,2004年世界石油消费量预期由原来的每天2387万桶提高到2617万桶。

在我国能源消费开始对国际能源市场产生重要影响的同时,国际油价的波动也导致了我国国内的油价波动。我国从1998年开始对国内成品油市场实行动态管理,即根据国际市场上原油价格的涨跌来调整国内的成品油价格。国际市场油价的巨幅波动,不仅影响石油及上下游企业的经营绩效,加大了相关企业的经营难度,同时也对我国经济的走向,特别是价格走向产生广泛影响。有鉴于此,我们应当加快实施"国家石油储备战略",开展石油期货交易,完善国内成品油市场的价格形成与调整机制,维护我国的石油安全和金融安全,以确保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

中石化BP职业发展。

外国石油巨头进入中国投资公司的伞逐步转移到中国国有企业伞失去星岛环球网2007-11-04 2时43分外国石油巨头亏损的 www.singtaonet.com 美国康菲石油公司宣布,它打算出售其北部在四川,中国的四川天然气田,有一个100%的工作权益,在今年9月底,在同时,至2.23新加坡石油公司宣布在中国渤海湾的海上油田亿美元收购,收购完成后,公司将拥有一个浅水油田在渤海湾,六,日产油4300万桶。

如果不是在此之前,前几天被读取的开采陆上石油资源,经中国中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等信息只可交易媒体的关注。按照刚刚出台这项新规定,外国公司将有权自治区政府批准的合作开采石油勘探,油田开发和石油产品的份额在未来。

外国石油巨头希望

全面开放,外国石油公司,上游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采是第一个进入,但这些年来,在新鲜的领域。早在20世纪70年代,英国石油公司(BP)被允许在国内勘探石油,但对有限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在中国,外国石油巨头,很快就开始抱怨,石油作为一种战略资源,使他们只该等采矿贫油地区的前景黯淡。

今天,皇家荷兰壳牌公司和法国道达尔公司在陆上石油勘探,只有一个地方在内蒙古鄂尔多斯项目。现在越来越多地活跃在国内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在交易的外国公司,松动的政策,中国的石油工业和开放,即使是在最谨慎的上游,有迹象显示,有加速迹象。

打开上行仍处于起步阶段相比,几乎所有的外国油公司最近开始精炼中游的力量。壳牌,BP,科威特国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公司和其他石油公司开始频频出现在谈判桌上,希望在中国建立更多的石化项目。例如,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投资建立43亿美元的中海壳牌壳牌炼油项目已经投产。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时间已经到了全面开放的外国石油巨头期待。事实上,他们希望扩大在中国的业务的深入开展,仍然面临许多障碍,必须继续耐心等待政策的进一步明朗。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所长韩文科说,在石油领域,中国正在逐步开放资本的累进多元化,但在某些领域,如非常好油,这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领域,它是不可能的外国干预,这涉?及到能源安全的问题。

当然,这并不能防止外商投资企业有一个富有想象力的描述:下游销售网络的扩张,成立合营企业,甚至控股炼油厂,原油和成品油进口资格获得深参与上游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项目。这些都可能在未来成为外商投资企业的下一个突破的方向。

统一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石油企业通常会选择建立一个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经营风险对冲石油价格的波动,包括?上游对下游

油中间的炼油业,下游的成品油批发及分销网络,扩大勘探和开发的。

外国石油公司希望在中国的业务取得更大的进步,这是必要的补充和加强链中最薄弱的环节。在中国的市场结构,有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也具有特殊的意义。

在中国的垄断,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不仅是国内唯一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和大约80%的石油进口量,原油炼制,还拥有大部分的零售加油站,成品油批发和零售自由化政策仍然是有效控制市场的批发和零售行业,主要是挤压外资和民营石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截至2005年,外国石油巨头的数十亿美元的外资投资在石油勘探领域,主要是通过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合作,有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在环渤海,东中国海,中国南海采矿权,海上或陆上,国际石油公司块勘探区的?难度相当大,最有可能得到的是一个高风险的项目边际油田或偏远地区的,目前还不能得到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收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欧新黔,在今年6月表示,将推动石油勘探,开采等方面的行业准入条件,引入细化文件来实现的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公平待遇。康菲石油公司和新加坡石油的标志在中国的最新交易。

事实上,在跨国石油公司方面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在海外的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在中国是不工作的重中之重,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成本较高的油探索。更现实的是,在处理国际原油运到中国,和中国庞大的成品油市场的占领。

2004年年底成品油零售版本,以扩大市场提供一个渠道,外资,道达尔,BP,壳牌和其他外商投资企业已经建立了中石油,中石化及其他成品油零售合资企业和独资企业。目前,外商投资在中国已经拥有超过2,000个加油站。

WWW加油站网分析师李钰说,中油BP加油站,加油站集中在广东占8%,但其销售额占广东省的20%。排名榜首的外商投资企业的管理和销售模式,它很清楚他们的潜在优势,在零售链。

但是,油源仍是外商投资企业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合资加油站必须从石油,中石化批发成品油,以防止外国石油公司在网络下游市场,推广自己的准备表。因此,要实现步行即到在零售市场上,最核心的是有一个稳定和自治的成品油供应。不仅需要建立自己的或拥有外国炼油厂,但还需要随附的石油进口和批发权。

在成品油零售,批发权,2007年按照WTO协议都已经放开,国有大型石油,中石化的石油进口配额被取消,而在非国有的石油贸易配额,也可以以每年15%的速度增加。但在实际操作的私人石油企业进口原油的需要不仅是资产和硬件设施,资格要求,并在同一时间,以证明其进口的石油已经被包括在集团的两大油精制油生产计划已被完全在夹缝中喘息的机会。

从理论上讲,限制对外国石油的公司有雄厚的实力要小得多,但至今没有一家外国公司获得的进口原油和成品油,成品油,如果不进口权,并拥有炼油厂,即使成品油批发资格的外商投资企业,从石油中石化购买成品油的炼油厂,这是很难发挥的国际石油公司,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优势在全局配置。

这是因为这个原因,之前和之后的开放成品油批发权,壳牌,BP,埃克森美孚公司,科威特国家石油公司等巨头也没有采取积极的步骤,适用,而是以在石油炼制和零售网络的扩张,其工作重点。

科威特国家石油公司在今年一月,油年产1200万吨炼油和乙烯项目,该项目投资50亿美元,在广州南沙设立的企业,这是最大的自成立的合资项目。

埃克森美孚,沙特阿美公司,中国石化合资在九月中石化森美(福建)正式成立,总投资为46亿美元,这是一个集炼油,石油化工和石油销售作为合资项目之一。

同时,沙特阿美公司的股份,青岛大炼油项目批准,科威特国家石油公司项目也正在筹备之中。 ,国际石油公司的合资炼油厂项目,以提高外商在中国的投资,甚至是发布该项目的炼油,成品油批发都会有自己的油源,扩大零售网络的保护。

光大证券分析师裘孝峰股份炼油厂外商投资企业进入中国的触角。更重要的是,国际石油巨头在中国已经拥有从上游勘探,中游炼油,成品油的批发销售业务已经只有一步之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能够完全打通产业链,国际石油公司将能够把更多的原油和成品油输送到中国,以获得多的利润,也将让整个产业链的协同效应他们真正与两大石油公司的竞争能力,从而促进在中国石油工业和市场的竞争。

价格标准

事实上,国际石油巨头,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是指没有通过石油,石化生产调度的传输容量的资源:原油对中国的出口,出口成品油不有,只由少数有条件的中国企业,成品油的销售,而无需通过网络两组。所有这一切,他们可以自己做。

现在的问题是,不论是直接进口的成品油或原油面临的一个根本的障碍 - 成品油价格改革。一方面,国内成品油价格控制,以在国际市场上仍然落后,很少有公司愿意直接进口成品油,另一方面,成品油价格的情况下是不与国际接轨,炼油中国从国外进口原油,将要承担的损失炼油部门。最期待的最新的,中国石油大学教授,中国石油发行价格的市场和放宽对贸易,外商投资企业“的核心或能源价格改革,他们不会放弃现在,更着眼于未来“。

成品油价格改革,国家有关部门已规划多年,由于时间问题,但并没有真正让油价格与国际接轨。

在2006年国家调整成品油价格挂钩,新加坡,纽约,鹿特丹,原始成本法,而在解决炼油行业亏损,国内成品油价格改革的完成。然而,这项改革是难以实现的,因为石油价格一直在高位运行状态。

在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在石油工业各方面的广泛参与,一直被认为是打破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组,垄断了重要的一步,石油市场为导向,这个过程伴随的学生。

但是,这一观点已开始与反对派的分析师见面。韩平,CEO,中国能源网,的的3组是中国的自己的业务,它的利润将最终被用于在中国人的退休金和其他社会保障的各个方面,来保护他们,而不是故意让外国公司,以参与在竞争,所以高油价的中国人没有好。 “

韩文科,开放是在保持与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能够满足中国的能源需求的必然选择,但也必须做好准备,以规避许多潜在风险,以为了保护中国的石油和能源供应的安全性。

但没有人怀疑,成品油价格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最终将走向市场定价。时序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影响的过程中,在目前的经济增长过快,通胀压力的情况下,可能会发现很难在短期内实现。

外商投资企业似乎并不担心,至少,对外保持着谨慎。BP中国招远市恒发言人说,“目前我们是唯一按照国家的重大政策,以进行了进一步开放了的格局是不明确的。”,国家的政策是指导发展的行业规则,在有限打开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