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塞拜疆1号油价多少钱_阿塞拜疆1号油价
1.石油大国是哪个国家
2.世界油气资源状况
3.克里米亚被“吞并”时,乌克兰为什么不对俄宣战?
4.石油的首次发现时间,地点?
5.勃列日涅夫有没有摧毁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
6.土耳其很有地理优势么?
石油大国是哪个国家
世界上超过三分之一的能源来自石油,远超过其他任何能源
。基辛格有句名言
“谁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全世界”
。的确,作为全球最重要的战略物资,如今的石油就相当于古代战争中的“粮草”。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旦粮草被对手拿捏了,战争的胜利将无从谈起。
同样的道理,在现代化战争中,如果石油补给给被敌人切断,交通会立刻陷入瘫痪,不管多先进的战机、坦克等装备,瞬间就变成一堆废铁。因此,从二战之后,
几乎所有国家都十分看重这项战略资源
今天,小编为大家盘点
全球7大石油储量大国
,看看都有哪些国家能上榜。
NO.1委内瑞拉
石油储量:3040亿桶
委内瑞拉,位于南美洲北部,境内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马拉开波湖地区,东部安索阿特吉州、莫纳加斯州地区、中部的巴里纳斯州及阿普雷州地区,已开采的油田集中分布在马拉开波湖周围和瓜里科、安索阿特吉、莫纳加斯三个洲。
委内瑞拉
已探明石油储量3040亿桶
,超过了被大家视为“盛产流动石油”的中东。
占全球储备比例的17.8%
,每日石油储量238万桶,每日石油消耗74.6万桶,
储量可供其使用1116年
为什么同样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石油的中东“石油资源丰富”,而委内瑞拉却长期被称为“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首先是,原油质量差,开采困难。
委内瑞拉虽然储量世界第一,但这些地下近万米深的石油资源
属于劣质高硫重油
这种原油以油砂的形式隐藏在地下深处,
不仅极难开采,而且极其昂贵
。而且必须经过提炼和混合才能出口。相比轻油,质量差很多,
只能靠低价策略,卖给一些经济落后的地区
开采困难和油品质量差造成的二次加工严重影响了委内瑞拉石油的生产效率和成本。
在世界轻质原油丰富的前提下,油气开采企业当然不愿意开采重油
其次是,设施投资少,开采和提炼技术落后。
与沙特阿拉伯一样,委内瑞拉最初的
石油开采系统也依赖于欧美石油公司
。他们把土地租给欧美的石油公司,自己收取租金和分红。因此,大量的石油利润被外国公司拿走。
所以委内瑞拉想重新控制石油,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规定新油田只能由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开采
外资石油公司的税收和租金不断提高,甚至90%的利润都被征收。无利可图的外资只能大量撤出,委内瑞拉也受到了各国的制裁。
而委内瑞拉的石油开采技术停留在20世纪70年代
。与开采成本高相对应的,是石油冶炼水平低。这些低端油品种的自然利润极低。因此,虽然石油储量最大,但石油销售收入根本无法与其他国家相比。
当然,委内瑞拉的贫穷和美国的制裁也有很大关系。由于地处拉美,却处处和美国对抗,因此委内瑞拉的石油出口饱受美国制裁。除了古巴,南美各国都不敢与它交易。而销往其它洲的话,高昂的运输成本,更得不偿失。
NO.2沙特阿拉伯
石油储量:2980亿桶
“头顶一块布,全球我最富”
,说起沙特阿拉伯,估计没谁不知道,这个远在中东的国家因为丰富的石油资源,还有各种花式炫富的消息而闻名全球。
沙特阿拉伯,位于西亚,东濒波斯湾,西临红海,沙特是名副其实的
“石油王国”
。中东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
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沿岸地区,自身对石油的消费量很少,
中东所产石油90%以上由波斯湾沿岸港口用游轮运往欧洲西部,美国、日本、中国等国家和地区
目前,沙特阿拉伯
已探明石油储量2980亿桶
,占全球储备比例17.85%,每日石油产量1052万桶,每日石油消耗264万桶,
储量可供其使用309年
尽管,沙特阿拉伯已探明石油储量略低于委内瑞拉,但
其石油都位于传统上可进入的油井内,而这些油井本身就位于广阔的油田内
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储量占全球石油常规储量的五分之一以上。随着勘探力度的加大,沙特阿拉伯很可能重新占据榜首的位置。美国地质调查局预测,
沙特沙漠下可能藏有超过1000亿桶石油,有待被发现和开采
NO.3加拿大
石油储量:1700亿桶
一说起石油我们就会想到中东,知道中东拥有着众多石油。而中东很多国家,也都凭借着石油发家致富了,走上了人生巅峰。没有会想起来加拿大也有石油。事实上加拿大的石油多的超出我们想象。
目前,
加拿大已探明石油储量1700亿桶
,占全球储备比例9.8%,每日石油产量348万桶,按每日石油消耗221万桶,其石油存储可供其使用210年。
但是,加拿大石油并没有沙特和委内瑞拉关注度高,一方面是因为加拿大石油主要分布在阿尔伯塔省,不过阿尔伯塔省的石油资源虽然丰富,但是
高密度、高杂质、高开采成本的油砂,很难进行开采
,所以在产量上远远不及沙特和委内瑞拉。
另一方面,加拿大的石油
缺乏活力,流通性较差,而且很多公司都是美国总部,相当于是作为一个“殖民地”性质的产油区块,利润被最大程度上的压榨
。也就是说,加拿大的石油行业发展是很不景气的。
根据数据显示,
加拿大98%的原油都是出口到美国
,而且加拿大目前仅有4条输油管道,
管道能力的5/6都是运往美国
,唯一一条管道到港口的目的地也是通过海运到美国。
美国以外目的地出口仅占全部出口的0.8%
。可见,加拿大的原油一直都是卖不到好价钱的,话语权相当于是牢牢地把握在美国的手中。
NO.4伊朗
石油储量:1560亿桶
伊朗,位于西亚,北邻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西与土耳其和伊拉克接壤,东面与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相连,另与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隔海相望,南面濒临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和阿曼湾。
伊朗的石油生产史已有100多年了,若持续按照目前的开采速度进行开采,该国的石油储量还可以维持100年。伊朗石油分布在大约150个油气田,其中许多油气田也是石油、原油和天然气的重要来源。
伊朗目前
已证实石油储量1560亿万桶
,占全球储备比例9%,每日石油产量425万桶,其存储可用202年。
2012年,美国、欧盟对伊朗石油实施禁运,叠加限制外资对其油气项目投资,伊朗在投资与合作、技术输入和硬件设施上均受限,产量急剧下降,最低至270万桶/日。2021年至今,伊朗尽管面临制裁,但仍设法增加出口。
众所周知,美伊谈判已旷日持久,自2021年4月以来,美国和伊朗在维也纳举行了八轮间接会谈,伊朗旨在恢复协议,解除制裁以换取其限制发展核计划;
美国旨在抑制油价,来缓解应对国内高通涨现状。
近期美伊互信姿态释放乐观情绪,叠加英、法、德、中、俄对取消制裁持积极态度,美伊双方达成协议仅一步之遥。
NO.5伊拉克
石油储量:1450亿桶
伊拉克,位于西亚,北接土耳其,东临伊朗,西邻叙利亚、约旦,南连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东南濒波斯湾,国土面积约43.7万平方公里。
伊拉克已证实石油储量1450亿桶
,占全球储备比例8.4%,每日石油产量264万桶,其存储可供其使用453年。
曾几何时,在阿拉伯世界的诸多土豪之中,伊拉克是唯一一个既不缺钱、也不缺水的国家。
既有辉煌灿烂的历史,也
有得天独厚的石油资源
,更坐拥肥沃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自然,伊拉克在独立之后就呈现出迅速发展之势。
20世纪70年代初,阿拉伯世界各产油国兴起了石油国有化运动,伊拉克也不例外,原属于外国公司的石油工业被收归国有,这些原本只有少量租借费的产油国,因此收入暴增,逐步发展成为中东地区经济最为发达和活跃的国家。
可以说,如果不是因为暴富之后伊拉克的野心膨胀,先后掀起了两伊战争和侵略科威特的战争,倚仗着肥沃的土地和极为丰富的石油资源,伊拉克人完全可以享受如沙特人一样的福利待遇,即便是躺着不干活,依然可以衣食无忧。
由于旷日持久的战争,曾经富裕的伊拉克变得满目疮痍。从此之后,几乎浮在石油上的伊拉克,不但没有了昔日的福利待遇,甚至很多时候连饭都吃不饱。
NO.6俄罗斯
石油储量:1070亿桶
俄罗斯,位于欧亚大陆北部,地跨欧亚两大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境内石油主要分布在雅库特和萨哈林两大油气盆地。
目前,
俄罗斯已证实石油储量600亿桶
,占全球储备比例6.2%,每日石油产量1070万桶,每日石油消耗220万桶,其储存可供其使用113年。
根据区域划分,
俄罗斯石油产量最丰富的地区位于西西伯利亚,是全国产量最大的产区,产量占地区总产量约77%,占全国总产量约45%。Samotler油田是该自治州的最大油田,也是俄罗斯的最大油田。
伏尔加-乌拉尔,是俄罗斯次于西西伯利亚的第二大石油工业区,著名的UralBlend油种,便是根据此地命名。
Romashkinskoye是伏尔加-乌拉尔的一个大型油田,以此油田为代表的伏尔加-乌拉尔地区,整体特征为油田的普遍老年化。
所以,目前原油资源勘探与开发的中心逐渐东移,东西伯利亚或成为未来俄罗斯原油增量的主要来源。
近几年,
欧美对俄罗斯油气工业的制裁主要针对的是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海上资源以及难采资源的开发
,俄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推动本国油气工业的技术进步,
逐步摆脱对欧美国家的设备依赖与技术依赖
NO.7科威特
石油储量:1020亿桶
科威特,位于西亚地区,阿拉伯半岛东北部、波斯湾西北部,在南部与沙特阿拉伯,北部与伊拉克分别接壤,同伊朗隔海相望。
科威特
已证实石油储量为1020亿桶
,占全球储备比列5.9%,每日石油产量245万桶,其存储可供其使用453年。
科威特虽然只是个名气不大的小国,但也曾有过辉煌。
在国际油价顶峰时,该国靠着销售石油,一度和土豪国家沙特并肩,成为了全球最有钱的国家之一
但好景不长,油价不会一直处在高位,前两年疫情原因,油价经历历史低点,这直接导致科威特的财政收入被腰斩,因此
不少美媒预言该国就要破产了
众所周知,科威特是一个非常纯粹的石油国家,
该国超过九成的国家收入来自于销售石油,国内超过八成的就业岗位和石油有关
。如果石油产业出了问题,那么科威特的国家稳定就会受到威胁。
况且,科威特政府在油价上行时没有足够的危机意识,把大量金钱花在了给国民的各种福利上,等到现在石油卖不出去的时候,危机就浮现了。
好在现在油价暴涨,行情大好,估计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科威特的财政危机。
世界油气资源状况
1.1.1 石油资源总量丰富,分布极不均衡
截至2007年,全球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1686.3亿吨(不包括加拿大油砂油),排名前10位国家的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1368.1亿吨,占世界的81.1%。主要分布在中东、欧洲和前苏联地区、非洲、中南美洲、北美洲及亚太地区(表1.1、表1.2)。其中,中东占61.0%,欧洲和前苏联地区占11.5%,北美洲占5.6%,非洲占9.2%,中南美洲占9.4%,亚太地区占3.3%。
表1.1 截至2007年年底世界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及2007年产量
续表
表1.2 截至2007年年底按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排名前10位的国家
在全世界目前剩余探明石油可采储量当中,中东占了1028.6亿吨,即61.0%,仅沙特阿拉伯就达21.5%,占世界石油剩余探明储量的1/5以上,其次是伊朗(11.3%)、伊拉克(9.2%)、科威特(8.2%)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7.7%)。中南美地区,委内瑞拉探明储量最多(7.4%)。在欧洲及前苏联地区,俄罗斯占6.4%,其次哈萨克斯坦占3.2%,阿塞拜疆(0.6%)和挪威(0.6%)。在非洲,利比亚占3.3%,尼日利亚占2.9%,阿尔及利亚占0.9%,苏丹占1.0%。在北美地区,美国、加拿大(不包括油砂油)和墨西哥所占份额分别为2.4%、2.2%和1.0%。在亚太地区,我国探明储量占世界的1.2%,印度占0.4%,印度尼西亚占0.3%,马来西亚占0.2%。
1.1.2 世界石油资源潜力大,中东石油供应占优势
目前,世界现有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1686.3亿吨(不包括加拿大油砂油),另外,全球待探明的石油可采资源量超过1660.0亿吨,只要有足够的投资和勘探工作量,加上科技进步,石油可采资源量、探明储量和生产量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消费需求的增长而增长。国际能源机构预测,世界石油储量在未来30年左右有翻番的可能。全世界的石油产量高峰,将在2030年前后到来,届时年产量将达到50.0亿吨左右。
预计到2020年,中东地区石油的出口量将占世界的一半以上。目前美国、欧洲、亚太地区是全世界3大石油消费区,石油消费总量占世界的75.0%左右,石油净进口量占世界石油总进口量的84.0%,而原油年产量仅占世界总产量的30.0%左右。最近海湾石油专家预测,到2030年中东地区石油出口量将占全球总出口量70.0%,从目前的每天2000万桶逐渐增长到4600万桶。
1.1.3 石油资源储量产量缓慢增长,勘探开发难度日益增大
世界探明石油储量缓慢增长。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05年)》统计数据,1985~1995年世界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平均每年增长35亿吨,为快速增长期。1995~2005年世界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平均每年增长24亿吨,为较快速增长期。不包括油砂资源,2005年、2006年、2007年剩余可采储量分别为1657亿吨、1655亿吨、1686亿吨,为缓慢波动增长。
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06年)》统计数据,1985~1995年世界石油产量平均每年增长0.5亿吨;1995~2005年世界石油产量平均每年增长0.6亿吨,为较快速增长期。2004年和2005年石油产量分别为38.68亿和38.97亿吨,年增长仅为0.29亿吨,比上年增长0.7%,增长速度十分缓慢。2006年石油产量39.14亿吨,年增长仅为0.17亿吨,比上年增长0.4%;2007年石油产量39.06亿吨,增长速度较上一年下降0.2%,表明油气勘探开发难度日益增大。2007年,世界石油储量产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中南美地区的石油储量减幅最大,为3.6%,中东地区减幅为1.8%,亚太和北美地区较2006年变化很小,基本保持平稳;欧洲和前苏联递增1.5%,非洲地区的石油储量增幅最大,为3.2%。
1.1.4 天然气资源储量产量快速增长,待开发资源潜力大
截至2007年,全球天然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177.36万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中东、欧洲和前苏联地区、亚太地区、非洲、北美洲及中南美洲(表1.3、表1.4),其中,中东占41.3%,欧洲和前苏联地区占33.5%,非洲占8.2%,亚太地区占8.1%,北美洲占4.5%,中南美洲占4.4%。
表1.3 截至2007年年底世界天然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和产量
表1.4 截至2007年年底按天然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排名前10位的国家
续表
天然气储量排名前10位的国家是俄罗斯、伊朗、卡塔尔、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美国、尼日利亚、委内瑞拉、阿尔及利亚和伊拉克。其中,俄罗斯、伊朗和卡塔尔3国占总储量的55.3%。
在过去10年中,天然气的消费增长率较高,但大多数地区的储采比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2007年,世界平均储采比是60.3,中南美地区储采比为51.2,前苏联为67.7,非洲为76.6。中东国家的储采比超过100。全球天然气探明程度低,储采比高,开发程度低,发展潜力大。
由于天然气供应源充足、成本具有竞争力以及较其他燃料有环保优势,国际天然气市场一直保持快速发展趋势。新的发电厂将成为天然气需求增长的主体。近年来,世界天然气集中产地的长输管线计划正在酝酿并部分趋于成熟。
预计2025年天然气在电力生产的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份额将达到30.0%。在发展中国家,天然气设施还没有广泛的建设,因此,天然气在电力生产中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小,2025年可达17.0%。
全球将进入天然气时代,随着科技进步、环保的深入发展以及经济的持续增长,21世纪必将为天然气开拓更加广阔的市场。
1.1.5 非常规石油资源潜力大,日益受到广泛重视
除常规石油资源外,世界上的非常规石油资源(如重油、沥青、油砂和油页岩等)也很丰富。据估计,目前全球拥有的7万亿桶非常规石油资源中油砂油占39.0%、页岩油占38.0%、特殊重油占23.0%,主要分布在加拿大(占36.0%)、美国(占32.0%)、委内瑞拉(占19.0%)和其他地区(占12.0%)。
统计资料表明:重油、常规原油和天然气地质储量占总储量分别为53.0%、25.0%和22.0%,重油的地质储量略大于常规油气储量之和。
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采技术的发展,以及当前高油价的刺激,过去不能经济开采的重油、超重油资源也开始具有商业价值。加拿大油砂生产的合成油和委内瑞拉由超稠油生产的奥里诺科乳化油均已成为商品。目前,已知世界油砂技术可采总量约为1035.1亿立方米,约为常规石油剩余可采储量的68.0%,开发前景相当广阔。其中加拿大的艾伯塔油砂,占世界已知油砂可采资源量的81.0%。
油页岩是一种蕴藏量十分丰富的资源。油页岩不但可提炼出燃料油类,而且还可炼制出合成煤气及化工原料,副产品还可用于制砖、水泥等建筑材料。全世界蕴藏的页岩油资源量约3662亿吨,比传统石油资源量至少多50.0%(国际能源机构《世界能源展望(2002年)》)。全球油页岩产于寒武系至古近—新近系,主要分布于美国、刚果(金)、巴西、意大利、摩洛哥、约旦、澳大利亚、中国和加拿大等9个国家。目前只有美国、澳大利亚、瑞典、爱沙尼亚、约旦、法国、德国、巴西和俄罗斯等国对部分油页岩矿床做了详细勘探和评价工作。
目前,全球油页岩主要用于发电和供暖。预测世界油页岩的产量由2000年的1600万吨增加到2020年的1.3亿吨。页岩油曾是我国液体燃料的主要来源,占全国原油产量的60.0%。全球趋向于对油页岩的利用已经更趋复合、多元化。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天然石油的开采,油页岩工业逐步萎缩。我国2001年生产了8万吨页岩油,2007年我国油页岩产量已达35万吨。
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署(EIA)预测:随着油价的不断升高,常规和非常规资源量的成本差距将会缩小。最终由于价格上升和技术发展综合因素作用将使部分非常规资源量转化为常规资源量。全球油页岩资源丰富,用途广,开发利用时间也较早,但一直没有得到快速发展,主要是受到油页岩工业成本以及环境污染两大因素的制约。技术进步将使油页岩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具有可行性。
煤层气也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加强对煤层气的开发和利用,不但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利于臭氧层的保护、减少安全隐患。世界煤层气储量约占世界天然气总储量的30.0%以上,世界上已经发现的26个最大的天然气田(大于2830亿立方米)中,就有16个是煤层气田,其煤层气储量占天然气总储量的77.0%,位居世界前5位的特大气田均为煤层气田。世界上已有29个国家开展了煤层气研究、勘探和开发活动,从事煤层气开发的各国公司约有20多个。美国是迄今为止煤层气产量最高的国家,其进行了大规模的科研和试验,取得了总体勘探开发技术的突破,开始成功进行地面开采煤层气试验。从1983~1995年的12年间,煤层气年产量从1.7亿立方米猛增至250.0亿立方米,迅速形成产业化规模。2003年美国煤层气产量超过450.0亿立方米,2004年则达500.0亿立方米左右,占天然气产量的8%~10%,2006年则达540.0亿立方米左右,成为重要的能源资源。美国快速发展煤层气产业的经验已引起世界各产煤国家的广泛关注,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波兰、印度等国都已经制定了相应的鼓励政策,积极推动本国煤层气产业的发展。煤层气的利用可分为两类,即作为能源和原料。作为能源,煤层气可以发电;作为原料,煤层气可制合成氨,世界合成氨的73.7%来自天然气原料。煤层气还可以制乙炔等。
1.1.6 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丰富,开始受到广泛关注
随着世界上石油、天然气资源的日渐耗尽,各国的科学家正在致力于寻找新的接替能源。天然气水合物被称为21世纪具有商业开发前景的战略资源,正受到各国科学家和各国政府的重视。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俄罗斯、美国、巴西、德国、英国、加拿大等许多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对其也极为重视,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俄罗斯先后在白令海、鄂霍茨克海、千岛海沟、黑海、里海等开展了天然气水合物调查,并发现有工业意义的矿体。位于西西伯利亚东北部的Messoyakha天然气水合物矿田已成功生产了17年。美国地质学会主席莫尔斯于1996年把天然气水合物的发现作为当今六大成就之一。拟每年投入资金2000万美元,要求2010年达到计划目标,2020年将投入商业性开发。亚洲东北亚海域是天然气水合物又一重要富集区。80年代末在日本周缘海域进行钻探,获得了天然气水合物及BSR异常分布的重要发现。初步评价,日本南海海槽的天然气水合物甲烷资源量为7.4万亿立方米,可满足日本100年的能源消耗。
据专家估算:在全世界的边缘海、深海槽区及大洋盆地中,目前已发现的水深3000米以内沉积物中天然气水合物中甲烷资源量为2.1万万亿立方米。水合物中甲烷的碳总量相当于全世界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总量的2倍。可满足人类1000年的需求,是人类未来不可多得的能源。
克里米亚被“吞并”时,乌克兰为什么不对俄宣战?
因为综合来看,乌克兰还没有达到与俄罗斯对战的能力。想要对战俄罗斯,首先就得军事能力强大,但乌克兰目前还只是一小国,军事能力与俄无能相比。
由于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地理关系,使得两国联系密切。在俄罗斯强大的军事能力下,北约那边的国家都想要削弱俄罗斯,但是他们之间的地理位置恰好相隔出一个乌克兰。乌克兰的独立对于俄来说是必要的,它可以阻挡一部分北约多俄的势力。
而克里米半岛,其地理位置北临亚速海,南濒黑海,西接东欧诸国,东控高加索地区,半岛整体呈菱形,中北部位广袤的平原地带,南部是延绵起伏的山地,面积24730平方公里,岛上富含铁矿,自然资源丰富,气候适宜,无论是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还是自然资源丰富,经济体系等诸多方面来看,克里米亚半岛都有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和战略意义,这也是俄罗斯为什么一直力图占领克里米亚半岛的原因。
早些时间,乌克兰还未从前苏联分离时,克里米亚半岛始终被俄罗斯人所控制,在俄罗斯人占领克里米亚半岛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无论是先前的沙皇俄国抑或后来的苏联政府,他们不断地向克里米亚半岛大肆移民,并进行文化侵蚀,克里米亚半岛上原住居民鞑靼人由原本占据主体地位的状况,很快沦为了二等公民,俄罗斯族成为了该岛上的主体占领。
于苏维埃联合国解体时,俄罗斯选择把克里米亚作为礼物送给了乌克兰,作为乌克兰并入俄罗斯的礼物。但俄没想到的是,乌克兰逐渐自己也走上了独立之路,于是,克里米亚半岛落入了乌克兰手中,俄罗斯自是不甘心,想要抢夺克里米亚。
自此,乌克兰与俄罗斯为此走上了貌合神离的道路而且乌克兰在这个道路上越走越远,俄罗斯的这种背弃历史于不顾的举动,不光加速了俄乌之间的裂缝,也让克里米亚半岛上占据人口绝对优势的俄罗斯族人开始了分离主义运动。
俄为了抢夺克里米亚半岛,俄军于2014年进攻克里米亚,实现了对克里米亚半岛的吞并。
但是乌克兰却无力反对,只能任凭俄罗斯的占领。
目前,俄罗斯军事实力,世界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乌克兰的军事实力远不如俄罗斯,两国开战,乌克兰明显不是俄罗斯的对手,即便背靠北约撑腰,但北约不会轻易与俄开战,毕竟还有着各种经济贸易的联系。况且,克里米亚中也本有部分俄罗斯人在,归于俄罗斯,有了一个政治上的管理,对于整个克里米亚的人群都是有益的。
石油的首次发现时间,地点?
早在公元前10世纪之前,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印度等文明古国已经采集天然沥青,用于建筑、防腐、粘合、装饰、制药,古埃及人甚至能估算油苗中渗出石油的数量。楔形文字中也有关于在死海沿岸采集天然石油的记载。
扩展资料:
近代石油的历史大周期:
1、20世纪70年代:1960年第三世界产油国联合成立了OPEC,陆续对石油实行国有化。期间借两次石油危机之机提高石油价格。一次是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OPEC成员国陆续提出减量提价方案。另一次是伊朗首先爆发政权革命,两伊战争爆发,伊朗和伊拉克的石油出口中断,油价大涨。
2、20世纪80~90年代:受两次石油危机影响,国际原油需求出现萎缩,同时以俄罗斯、委内瑞拉为代表的非OPEC原油生产国采用新技术和产量的持续增长来应对高油价,原油价格开始大幅下降至25-35美元,国际油价步入20年低迷阶段。
3、10年“黄金期”: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印度等新经济体的高速发展,其对原油的需求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国际油价迎来10年“黄金期”,并于2008年7月达到历史峰值147美元/桶。
4、2014-2016年油价下跌:伊朗禁运解除:15年伊朗禁运解除后,其大量抛售浮仓。
5、2017显著反弹的逻辑:世界经济对原油需求减少,而本轮油价下跌反而刺激了OECD对原油的需求,且亚太地区对原油消费拉动依然强劲。
百度百科—石油
勃列日涅夫有没有摧毁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
可以说吧,看这篇文章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腐败乱象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官员中贪污腐败现象严重,腐败案件涉及各个部门,涉案人员包括各级官员与工作人员。贪污腐败的盛行不仅给国家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对苏共党风以及社会风气也产生了极大影响。一些西方媒体借此大做文章,攻击社会主义制度,给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严重消极影响。
一、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官员的腐败乱象
在当今媒体中,能举出很多勃列日涅夫时期腐败案件的名称,有影响的大案如珠宝钻石走私案、黑鱼子酱走私案、乌兹别克黑手党案、驸马案等等,就腐败案件的数量、规模以及社会影响看,在苏联70多年的历史中,勃列日涅夫时期堪称“空前绝后”,尤其是在他执政后期,即上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10年左右的时间里。
1. 总书记“带头”腐化堕落。勃列日涅夫本人就是腐化堕落的“带头者”。他对贵重礼品、轿车、的喜爱在当时就已为很多人所知晓,尤其是他在数百万电视观众面前爱不释手地摆弄他的那枚有名的金刚钻戒的镜头,更把自己的那点爱好毫不遮掩地置于众目睽睽之下。同时,他从不忘记满足家人的要求。Г.沙赫纳扎罗夫曾回忆说:“勃列日涅夫本人经不起‘甜蜜生活’的诱惑,不能自持并深陷其中。他喜欢礼品并找到了不光彩的办法来满足这种欲望:在出访时尽可能送给外国首脑贵重的礼物(当然,费用是公家出),期待着轮到给自己送礼物时对方不小气(这也是公费的,只是‘报’给总书记个人了)。”他还回忆,每一次出访回来,总书记的专机落地时,都会从飞机上卸下装有高档礼品的几十只箱子,装到厢式货车上运回总书记的别墅。
勃列日涅夫不可能不知道,他每次去捷克的卡罗维发利之后,夫人维多利亚·彼德罗夫娜都会收到很多“贡品”,而对珠宝钻石有着病态痴迷的女儿所做的那些冒险勾当,他也不可能不知情。此外,勃列日涅夫弟弟的受贿行为也广为人知。他女儿在回忆中曾写道:“父亲……跟那些来路不明的高加索人、小商贩、在宾馆酒店搭上关系的专业人士来往,他们打着他的旗号购买短缺的‘伏尔加’轿车,建造别墅,还有朋友和老乡也扯进这种地下活动。”勃列日涅夫在对外贸易部担任第一副部长的儿子尤里也有一些腐败传言,人们说他是“一个酒鬼加小偷”。而勃列日涅夫的女婿丘尔巴诺夫更甚,他从一个上尉到内务部第一副部长的升迁,以及贪赃枉法、索贿受贿的种种恶行早已被人们所知。正因此,有人在介绍“总书记本人和他家庭的腐败和贪欲”情况时断定,“总书记自己的家庭也变成了社会的腐败场所”,这个判断并不为过。
2. 高官腐败:“别责备我,看看你们自己”。勃列日涅夫所提拔的那些在乌克兰的同事及老乡,或者曾一起工作的同事中不乏贪腐之人。例如,内务部长谢洛科夫很得勃列日涅夫的信任,他充分利用勃列日涅夫对女儿女婿的“舐犊之爱”为自己投机钻营。此外,受到勃列日涅夫包庇纵容的亲信还有梅杜诺夫、拉希多夫、阿利耶夫、库纳耶夫等等。
在中央各部门以及地方,涉嫌贪污腐败官员级别高、范围大,从最初的个别部长,到勃列日涅夫后期涉及多个部,甚至中央委员。典型例子是格鲁吉亚***中央第一书记、苏共中央候补委员B.姆日阿瓦纳泽。原格鲁吉亚中央第二书记H.A.罗吉昂诺夫回忆,姆日阿瓦纳泽夫妇“很时髦地大张旗鼓地庆贺女主人的生日,把她称为‘维多利亚女皇’。生日庆典邀请了大量宾客,他们赠送了价值不菲的礼物。”
某些国家***,包括党的***,除了拥有供应的国家别墅外,还修建了私人别墅,为自己的子女、孙子们同时修建了私人别墅。70—80年代,贪污盗窃国家财产的现象在俄罗斯联邦贸易部、苏联外交部、外贸部、后勤部、俄联邦轻工业部、苏联文化部都有出现。正因此,时任苏联文化部部长E.福尔采娃把用于装修大剧院的材料挪出了一部分,用来建造个人别墅,被告发后,当开会就这件事批评她时,她大光其火,扔给在座的人们一句话:“没有什么可责备我的,看看你们自己吧。”是啊,如果大家都彼此彼此,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3. 上行下效:贪污腐败涉及各部门各行业各级别工作人员。当时的腐败案件所涉及的部门与行业很多,而在每个涉案部门和行业中,又能“纵向”牵出一串又一串的相关人员,并且最终都有可能指向一些位高权重的领导。
苏联检察院调查处处长A.布图尔林回忆,在参与调查鱼类案件时,“一开始我们就遇到多方面的人,涉案的人从操作班长、工匠到鱼类加工厂厂长,从海洋联合贸易公司工作人员到渔业部主要领导,直到副部长雷托夫。” 实际上,这个贪赃受贿的链条末梢没有止于雷托夫,还涉及渔业经济部领导、苏共中央委员A.A.伊利可夫。在乌兹别克黑手党案件中,一大批领导干部虚报棉花产量,从国库骗取20多亿卢布的收购资金,案件涉及乌兹别克第一书记拉希多夫。
因出售大宗商品“提成”而引发的特列古波夫案,从莫斯科贸易百货公司往下,每个部和每个部门都有提成,形成了一个封闭的链条。在对外贸易领域,除了涉案人员多之外,金额巨大,也令人瞠目。1980年破获的黑鱼子酱走私案涉及渔业部、贸易部、食品工业部、太平洋舰队等300多名干部,使国家遭受几百万卢布的经济损失。
又如粮食走私。根据数据,购买小麦的内部价格是每吨100卢布,而在国外购买则是每吨225卢布。就是说,苏联每进口一吨粮食,就要比在国内购买多花1倍多的钱。但“为什么苏联政府在明明知道这一点的同时,还要超高价地付给美国和加拿大的农场主,而少支付给自己的集体农庄庄员呢?”1973—1983年担任加拿大大使的А.Н.雅科夫列夫部分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他写道:“我很清楚,在粮食进口系统中,国家黑手党有组织地、很好地操控着这件事,并使得相互关系复杂化。”
还有一个例子是金刚石走私。上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的金刚石开采量占世界1/4份额。1970—1988年间,苏联向境外运出价值48亿外汇储备的金刚石,而“德比尔斯”公司仅在1977、1978年两年间通过倒卖金刚石到以色列就赚了26亿美元。在政府中多次有人提议,应该自己组织加工金刚石来出口钻石。但是,每次都有某种“不为人知的力量”压住了这些提议,并极力证明苏联没有能力发展自己的钻石生产。于是,一面是官员及家属从事钻石走私活动,另一面又在出口廉价的金刚石,使外国公司通过倒卖金刚石赢取巨额利润。
4. 买官卖官:党证和公职也可以买卖。当时,一些党组织把“党的权力”变成了谋利工具,“在某些共和国甚至有给党证明码标价的”。格鲁吉亚共和国中央第二书记罗季昂诺夫说,在格鲁吉亚共和国一些党组织中,有人从事党证交易,把各种类型的骗子接纳进苏共组织,在他们行了更大的贿赂之后,又把这些人推上更高职位。有记录显示,在阿塞拜疆的一些地方,给州委书记和一些职能部门官员、管理人员和普通工作人员都标定了价格。还有人回忆,70年代后期乌兹别克共和国的卡什卡达尔音州,在州党委第一书记加伊波夫的直接领导下,区、市和州一级的职位被出卖了。党和国家机关的受贿意味着,对于越来越多的政客来说,社会公众的利益被放在了后面,而个人自私自利的利益被摆在前面,为了个人利益,他们可以牺牲党和人民乃至国家的利益。
5. 出卖情报与叛逃:克格勃也不是一块“净土” 。外国特工渗透到国家多个机构,是党和国家特权阶层蜕化堕落的证据之一。一本名为《叛逃者》的书中曾举出了克格勃和情报总局91个工作人员的名字,他们都是1945-1991年间叛国的人,其中48个叛逃到境外或者败露的,是发生在1975—1991年之间。这份名单上的德米特里·费多洛维奇·波利亚科夫于1961年11月被美国中情局招募,1962年夏天返回莫斯科,曾先后在情报总局的“中心机关”工作,担任过军事外交科学院的系主任,并获得少将军衔。后来的调查证明,在同美国中情局合作的1/4个世纪中,他透露了苏联军队和对外情报部门工作的1500名军官的私人信息。曾任克格勃侦查机关的红色学院党委书记的弗拉基米尔·比古佐夫破译了几千个克格勃工作人员的密码,还有大量苏联特工人员的个人信息。
除了上述各种现象外,还可以用一个数字来加以说明:一些腐败案件牵连的人数众多,受到处分的党员也在增加。从党组织的调查数字中可窥见一斑:1981—1985年,苏共开除了42.95万党员;1986—1989年,开除了49.84万人。大约10年间,被开除出党的人数有近百万。尽管这些被开除的不一定都是因贪污腐败而违法的人,但可从一个角度折射出党员队伍的状况。总体看,在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苏联,官员腐败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
二、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官员腐败的特点与社会影响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官员贪污腐败的特点主要有:一是层次高,勃列日涅夫本人就乐于收受各种礼品,他的家人也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索贿受贿。一些被勃列日涅夫提拔起来的亲信,那些曾与他共事过的下属,还有他的“乌克兰老乡”,那些握有职权的省部级官员,以及官员家属,都仿而效之。二是贪污受贿案值大,案由多样,可谓什么都干。而出了事,特权身份以及关系网又有可能帮他们“摆平”。三是牵涉面广。各个行业和各种职能部门,只要需要都能用钱或者权力来“摆平”。四是情节恶劣,给国家带来严重损失,在社会上产生恶劣影响。为了个人利益,一些人甚至干预国家内外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使国家在经济上以及对外关系中蒙受损失。
在身份上看,勃列日涅夫时期贪污腐败的官员基本上都处于“特权阶层”。故此,他们的腐败行为对当时以及后来苏联社会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第一,党员干部的贪污腐败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带来思想混乱,动摇了苏共执政的社会基础,造成官员与群众之间的矛盾甚至对立。贪污受贿之风不仅污染了全党,也污染了全社会。为了牟利,那些贪官往往形成较为封闭的、由自己人构成的“圈子”,他们脱离群众、欺上瞒下、损公肥私。贪污受贿等行为又对党内风气造成了致命的影响,引起群众的愤慨和憎恨。于是,苏联党和政府不再代表劳动人民的利益,成了高高在上的拥有既得利益的特权阶层的代表,甚至贪污腐化、不劳而获者的化身。人民群众与党和政府之间的鸿沟越来越深。
第二,影响了改革进程,给后继者留下一个“烂摊子”。影子经济、交易这样的贪污犯罪行为活跃,给社会健康发展带来极坏影响,“停滞”与“短缺”成为勃列日涅夫后期的代名词。勃列日涅夫逝世后,安德罗波夫要先着手处理像谢洛科夫腐败案、丘尔巴诺夫贪污案、乌兹别克黑手党案等腐败案件。安德罗波夫病逝后,有的腐败案件停止查处,有的案子来不及了结,苏联就解体了。这些情况对于“后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联的改革而言,十分分散精力,影响了其他工作的进行。
第三,给国家带来巨大损失。勃列日涅夫时期的 “巨贪”如同一个个“硕鼠”吞噬着国民的财富,甚至与西方国家那些操纵国际油价以及黄金、钻石等的资本“大鳄”沆瀣一气,里应外合,对苏联的国际贸易以及外交关系带来的损失难以计算。更为重要的是,那些身处特权阶层、精英阶层的官员在苏联解体过程中所起的推波助澜的作用:为了使自己手中的财产完全私有化和合法化,一些高官希望国家转向资本主义轨道,极力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乃至“革命”,对苏联解体起到催化作用。最终在苏联的“丧钟”里他们收获了原本不属于自己的财产,并继续利用“私有化”等手段侵吞国家财富。
第四,授人以柄。列宁和斯大林对党的干部的责任与义务早有论述,对官僚主义、贪污腐败现象也有明确的态度,苏联的法律对党的干部与政府官员的行为也有严格规定。但是,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腐败行为成为西方、反苏人士的把柄。20世纪七八十年代,出于意识形态斗争的需要,西方政界、学界的一些人不惜歪曲事实、夸大特权,大力渲染苏联社会的特权阶层,以达到丑化苏联党和政府的目的。这些现象损害的不止是苏共***、苏共、社会主义苏联的形象,还波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甚至对的信仰。苏东剧变,其部分原因也有民众对党的***以及官员作风的腐化堕落严重不满。
三、 教训深刻:执政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廉洁自律
中国有句谚语:“上梁不正下梁歪”,与之相对应的俄罗斯俗语是“鱼从头上烂”。勃列日涅夫自己树立了一个可耻的“个人榜样”,他的家庭成员以及他重用的亲信的腐败行为,使得他执政时期成为苏联历史上腐败行为风气最甚的一个阶段。
1.“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领导干部应洁身自好。在勃列日涅夫看来,无论是影子经济的存在还是劳务工作的掠夺行为,以及官员行贿受贿,都是正常的。“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勃列日涅夫自己的行为成了周围人最有效的“示范”,也带坏了社会风气,使得贪污腐败不仅横行无忌,还令那些想查办的官员遇到种种障碍。就此意义说,勃列日涅夫本人对当时腐败的盛行、社会风气的败坏负有很大的责任。
2. “屋漏在下,止之在上”:抓党风建设必须从干部自身做起。勃列日涅夫去世后,“改革”已经成为勃列日涅夫的继任者必须面对的事实,安德罗波夫正是从整肃纪律、惩治腐败入手,开始了“改革”,这也是对勃列日涅夫时代贪污腐败盛行,引起社会情绪极大不满所作出的明确反应。就任总书记不久,在一次谈话中,安德罗波夫再次表达了自己对经济混乱、劳动纪律松懈、贪污受贿等情况的忧虑,并承认,贪污受贿已经牵扯到许多上层***。
“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很显然,安德罗波夫是想用惩处贪污腐败作为改革的突破口,重树党风,改变党员干部的形象,解决群众期待的诸多社会问题,他所掌握的大量贪污腐败材料也使得他断定,这项工作必须立刻着手。
需要明确的是,勃列日涅夫时期,尽管从上到下贪污腐败一路盛行,但并非“人人皆腐”。在一些历史及政论著作中,谈及苏联的腐败,就一定要说特权阶层。没错,处于特权阶层的很多官员都涉嫌腐败,有的虽然没有因腐败发案,但却在戈尔巴乔夫年代进入“精英阶层”,成为摧毁苏共和苏联的急先锋。不过,从总体看,当时的官员可以分为三个范畴。一是前述那些贪污腐败之流。二是一些***,如安德罗波夫、雷日科夫等***生活简朴,十分自律。在中下层党员干部乃至普通党员群众中,也有部分人自觉抵制贪污腐败,向管理部门反映或控告腐败分子的违法行为,因此,当时对一些触犯法律或者反映强烈的贪腐案件进行了处理。最后一部分人,便是“沉默的大多数”,对政治的冷漠与对一些***的失望,使他们渐渐远离政权。国内学界对苏联当时社会现象与社会心理的分析已有不少成果,本文不再赘述。
土耳其很有地理优势么?
土耳其有地理优势。地处欧亚之间的土耳其原本是一个能源匮乏的国家。有数据显示,土耳其90%以上的石油和天然气都需要进口。然而,土耳其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周围临近的不是能源丰富的里海、中东国家,就是能源需求巨大的欧洲。近期的乌克兰危机、中东动荡,更是让土耳其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在保障自身能源安全的同时提升在全球能源界的地位,坚定不移地追寻地区能源枢纽之梦。
早在2013年初,在土耳其石油和天然气峰会上,有关土耳其如何成为区域能源中心和中转国的问题就成了各方讨论的焦点。当年年底,土耳其十分低调地与伊拉克库尔德自治政府签署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能源合作协议,在管道建设、油气勘探等多方面开展合作。双方还明确提出,计划修建一条新的天然气运输管道,既能供应土耳其,又可以转运至其他国家。
与伊拉克库尔德地区的合作,不仅给土耳其带来了大量油气供应,同时也为其向其他国家转运油气打下了基础。此外,近年来,土耳其还同阿塞拜疆等国共同开发了天然气管线输送项目;而其与伊朗的能源合作更是没有中断过。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