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镀膜_徐州镇江镀金价格
1.从常州到茅山旅游,费用及路线,谢谢
2.杨济川的人物生平
从常州到茅山旅游,费用及路线,谢谢
坐大巴车在:常州花园站
终点站 到达站 发车时间 车型 座位数 票价 途中运行时间
茅山 茅山 10:20 中型高一 29 25 约1小时
茅山 茅山 16:00 中型高一 29 25 约1小时
2009年3月1日起,车站新开通常州—茅山旅游专线客运班车。发车时间每周六、周日7:30(花园站配载7:50),车型大型高一,票价70元(含门票),童票40元(含门票)。
在茅山可以吃农家饭的,茅山的附近店特别多,你自己仔细挑选,注意要选择干净卫生的。
住可以住这个地方的:你要提前电话咨询一下价格:
金坛茅山度假村
地 址:江苏常州金坛市薛埠茅东水库旁
电 话:0519-82661055
传 真:0519-82663058
下面给你介绍下茅山的基本情况:
茅山自1986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甲级风景名胜区以来,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开发,取得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2001年,茅山风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新四军纪念馆被中央宣传部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3年茅山风景区被江苏省人民政府、省文明委、省建设厅、省旅游局联合授予省级文明旅游区示范点的称号。目前,茅山风景区已形成了以九霄万福宫、元符万宁宫、老子神像、喜客泉、华阳洞、仙人洞、德 观遗址、新四军纪念馆、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等为主体的旅游群系,年接待香客、游客超过100万人次。茅山以其独特的形式享誉海内外: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的“碑前放鞭炮,空中响军号”的奇特现象堪称“世界一绝”,已被列为江苏省精品景点之列;高99尺、重106吨、由226块青铜板焊接而成的露天老子神像已入选大世界基尼斯纪录,更为神奇的是老子神像手上自然天成的蜂窝,直径可达3尺多,恰似老子手上戴的戒指,更象老子把仙丹洒向人间;热情好客的喜客泉,以其特有的三怪,使人留连忘返;正在开发中的华阳洞必将向人们展示出更多的神奇……
仙人洞
又称蓬壶洞,位于华阳洞北约84米处,洞分上中下三层,内有五厅,俗称“仙人四室一厅”,相传仙人曾在此下棋休憩。洞内钟乳石、石笋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有飞天瀑布、雄鹰展翅等20余处景点。游后不由感慨“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洞中”。……
下洞深151.43米,洞径宽0.55~2.2.米,高1.15~10.10米面积156平方米。在41米和72米处,流水因落差而潺潺作响,称响水坝。在129米处,斜坡高6.54米,有一天然石桥,长1.88米, 宽阔.64米, 厚实8米。从此处可进中洞。中洞长57.15米,洞径宽0.6~1.8米,洞高1.7~6.0米,面积65平方米。洞内有5厅,称“仙人四室一厅”。洞顶钟乳密布,其中有下垂钟乳石和向上石笋相对而生,中间仅隔0.45米。中洞54米处,有两根石笋,一卧一立形成狭窄洞径,由此可进上洞。上洞长28.2米,洞高1.95~4.70米,面积26平方米。洞飞头被坍塌大石块堵塞,离地表约3米。 仙人洞实际开发208米,其中下洞129米,中洞54米,上洞25米。有青牛嬉水、九曲银河、莲花悬顶、影壁遗址、飞天瀑布、老虎怒吼、金鼠窥经、仙女羽纱、老鹰展翅等20多个景点,以“灵”、“秀”、“仙”著称。清代诗人孙星衍诗赞仙人洞:“垂乳甘可餐,流膏滑难触,心疑转仙境地,旷荡见平陆”。
喜客泉
与茅山齐龄的喜客泉,位在大茅峰西北麓,盘山公路 句曲桥右侧,自古就是旅游胜地,列茅山十九泉之首。二00三年初正式对外开放。泉周以片石砌成,直径2~3米,游人行至泉边,鼓掌几下,顿见泉内水珠上涌,状似翠岭吐玉,又如客临泉喜。宋代尤袤诗“幽泉见客喜”,元代吴全节诗:“万珠寒涌碧琉璃,山色天光堪一池”,明代陈沂诗:“池上一鼓掌,池下泉四溃。间喧 沸起,散乱如珠碎。为问何为然,人云此地肺。消息与人通,气动随謦 。我才方肺渴,掬取聊一溉。”20世纪90年代初,电视剧《中国泉》中迎客泉即指此泉。
喜客泉三大怪“客来泉喜冒的怪、水向高处流的怪、泉水油面盖的怪”。
茅山新四军纪念馆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主题教育活动必到处。
新四军纪念馆坐落于茅山镇,建筑独特,1985年建成,1988年重建占地面积约16000平方米,馆内展出各类实物及3000余件,并采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生动展示了当年新四军奋起抗日的英勇场面。
一九三八年夏,陈毅、粟裕等同志率领的新四军东进抗日,创建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它是中国***在华东敌后最早创建的根据地之一,它长期屹立在敌人的心脏地区,充分发挥了尖刀作用,基地作用和枢纽作用,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教育后人,经省委批准,于一九八五年九月建成了茅山新四军纪念馆,一九九八年又在原馆址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翻建。新馆占地面积一万六千多平方米,展厅建筑面积三千七百多平方米,基本陈列是《新四军苏南抗日战争历史陈列》。展览共分"苏南人民奋起抗击日军侵略者"、"新四军开辟茅山抗日根据地"、"新四军东进北上"、"苏南抗日根据地的艰苦坚持"及"苏南人民夺取抗日斗争的最后胜利"五大部分。展出各种珍贵文物和历史资料3000余件.
新馆造型别致,雄伟壮观,即表现了茅山三座山峰的雄姿,又展现了革命前辈业绩光照千秋的气势。从1985年开馆以来,每年接待游客是由原先的10万余人次逐渐增加到每年30万余人次。馆内还先后接待了中央以及省、市、部队等高级领导干部,新四军老干部,老战士达一万人次;根据有关部门的安排,原新四军领导吴仲超、王必成、段焕竞、江渭清的骨灰均安葬在纪念馆院内。近年来,被省、市有关方面列为"校外德育基地"、"青少年革命传统德育基地"、"中小学生德育基地"等。
茅山新四军纪念馆于1998年在原馆址的基础上进行了新馆的重建工作,整个工程历经一年半紧张设计,修建与布置之一,于1999年3月15日正式对外开放。
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
“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碑名由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题写,为纪念苏南抗战胜利五十周年,于1995年9月1日落成此碑,全高31.3米寓意由镇江市31.3万***员捐资所建。“碑前放鞭炮,空中响军号”被誉为“世界一绝”。许多建筑学家、声学专家对此奇特现象,经多次研究,仍未达成共识,相信您的到来一定会有新的见解。
苏南茅山抗日根据地是当年全国开辟最旱,坚持最久的抗日根据地之一,在日伪顽长期夹击下,苏南军民的抗日呈现出了罕见的艰苦性和复杂性。苏南中共组织和新四军始终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开展了艰苦卓绝的反扫荡,反清乡和反清剿的斗争,苏南抗日根据地先后抗击和牵制日伪军10万多兵力,在5000多次的作战中毙,伤,俘日伪军达4万多人。苏南人民的5万优秀儿女参加了新四军,7000多人为国捐躯,其中县团以上干部牺牲的就有百余人,苏南抗战的历史雄辩地证明,中国***及其所领导的抗日军民是全民族的中流砥柱。苏南人民的抗战业绩,从根本上打破了日本法西斯妄图把苏南沦陷区变成以华制华,以战养战的基地计划,从而为全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为纪念在抗战期间牺牲的烈士,在党支部和国家的支持下,茅山"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于1995年9月1日正式建成。纪念碑宽6米,高36米,须弥高3.13米,寓意镇江市全体***31.3万人;碑身高28米,寓意新四军第一,二两个支队来自南方八省健;,碑前有317级宽16米台阶,每组50级,寓意抗占胜利50周年;6组寓意6月,最后17级是17日,寓意6月17日是新四军韦岗处女战胜利的日子。空心碑体用钢筋混凝土浇筑,碑阴刻有纪念碑为"一九三八年五月,奉之命,新四军东进苏南敌后,建立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在陈毅,张鼎丞,,粟裕等领导下,五万兄弟踊跃参军,浴血战斗五千余次,毙伤俘敌四万多名,七千将士壮烈捐躯,其勋劳业绩,彪炳史册。值抗战胜利五十周年之际,特立此碑,永志不忘。"落款为中共镇江市委员会,镇江市人民政府敬立。
于1995年9月,纪念碑前两侧又各建六角碑亭一座,在碑后还另立有光荣榜一块,记载建碑捐款单位和95位抗日老同志的名单。
1997年除夕之夜,茅山脚下一居民在燃放鞭炮时,偶然发现,每当爆竹升空爆炸后,纪念碑上便响起一阵清晰的"嘀嘀哒,嘀嘀哒……"的军号声,他趄矗立在山岗上33米高的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望去,碑上并无疑物,碑下也无人影,更奇怪的是这位村民手头的爆竹声一停,军号声即停,爆竹声一响,军号声也随之响起。他为了探个究竟,就壮着胆子带上家人上了那个山坡,经过仔细查看之后,并无任何异物,于是立即报告了有关部门,从此纪念碑下放鞭炮,碑上空响声军号的奇观就这样不胫而走,后经有关部门志专家的多次研究,调查,均无法正确解释这一奇特现象,因此,纪念碑从此也被人们同茅山怪谜联系在一起。
乾元观
金坛乾元观,这座曾是新四军司令部驻地,又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道教修炼场所,今日正焕发着新的光彩。
乾元观,坐落在群山环抱、翠竹掩映的江苏省茅山东麓金坛市境内的青龙山郁岗峰,是茅山道教圣地“三宫五观”之一。始于秦始皇时代(公元前221年一前206年) ,李明真人炼丹于此,初名炼丹院。1993 年11 月修复开放,是江苏省唯一的一所坤道道观。
南朝梁天监十四年 ( 公元515年 ) ,陶弘景建“郁岗玄洲斋室”,炼制丹药。陶弘景 ( 公元456-536 年 ) ,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溢贞白先生,江宁穆陵人,是著名的道教思想家、医学家。梁武帝多次下诏,聘其出山,协理朝政,均被婉言谢绝。梁武帝明其意志,便将太子送往茅山,拜他为师。每逢大事,均向陶咨询,人称“山中宰相”。唐初,茅山道士王远知 ( 公元528-635年 ) ,深受皇室尊重。至此,后人给茅山以“秦汉神仙府,梁唐宰相家”的赞誉。唐天宝年间( 公元742-756年 ) ,李玄靖居此,敕建“栖真室”及“会真”、“候仙”、“道德”、“迎恩”、“拜表”五亭。宋天圣三年 ( 公元1025年 ) ,赐名“集虚庵”,继改观名为“乾元观”。元代,有房屋800余间,主要建筑有宰相堂、松风阁、太元宝殿、玉皇殿、斗母楼、灵官殿,东、西拜堂等。明代有全真道士阎晓峰,号希言道人,因其蓬头垢面,人称“阎蓬头”,继承全真龙门教派,主张清修为本,先性后命。“究理尽性,以至于命”,取“乾元”之意,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教人“惟精惟一,允执厥中”,重开龙门复字岔枝门派。自阎祖开始,龙门岔枝阎祖派“历代相传,至今已 24 代。”清咸丰年间毁于战火,同治年间重建。清末至民国五年 ( 公元1916年 ) ,康有为隐居于此。1938年夏,陈毅奉命东进抗日,于乾元观松风阁设司令部,于宰相堂设政治处。可惜于抗日战争中,这一著名宫观全毁于战火,有住持惠心白等道士12 人被日寇所杀,仅有今茅山道长朱易经幸存,还留下李明真人炼丹井、古碑、古树等。解放后,建房屋 11 间,归茅山林场看管。1993年4月,林场迁出,复由道士们使用。
今日的乾元观,仍继承全真派的优良传统,在女道长尹信慧的领导下,每天坚持早、晚功课,念经打坐,抚琴采气,修真养性。
乾元观道长尹信慧,金坛人,曾学法于杭州抱朴道院 8 年,琴棋书画、腾挪弹跳,皆能上手。乾元观开放,她应邀出山,重整乾元观。她认为,一所好的道观不能仅靠历史名气吸引人,更要有好的道风。百年大计,人才第一。为此,乾元观一恢复,她善于对前有的青年坤道加以培训,以自己的全部身心和技能教授她们。每晨五时,青衣道姑们便起床,在观内外进行练功、打坐、念经等功课。一年多来,小道姑们的技艺逐日提高,每人还掌握了一至二件做法事的乐器,有 :月琴、琵琶、古筝、二胡、三弦、笛子、箫、档、擦、铃、鼓等,多者会三四件法器。
在乾元观外的沟沟坡坡上,长满了秀美、挺拔的修竹,每至春季,粗黑的竹笋钻出地面,乾元观人却从不挖一棵。乾元观的举动赢得了附近百姓的尊重,他们种在观外的菜,从未发生少菜现象。去年,当地大旱,水库见底,庄稼枯死,而乾元观的菜地依然郁郁葱葱,似乎天也护佑。
乾元观年轻的道姑们,现已迅速修建了380 多平方米的三清殿,近 200 米的围墙,9 米宽、130 多米长、193 级进观台阶,3 里长、12 米宽的乾元观公路,雕塑镀金的三清神像,并安装了程控电话,使这古老的道观重展新容。
杨济川的人物生平
杨济川(1881年—1952年),名其源,谏壁镇人。幼读私塾,对珠算极感兴趣,人称算帐能手。16岁去上海学徒,由于杨好静、诚实、心细,老板令任帮帐,20岁任帐房,开始自学英语、数学。
时洋货充斥上海市场,国家经济完全操于洋人之手。杨在洋布店服务,为洋人创造财富,心实不甘,决心自学科技知识,走实业救国道路。29岁,因店关门,至镇江自开电镀店。后因业务清淡,去犹太人开的洋行做帐房,业余专攻电气原理与电机构造。威灵洋行帐房叶友才、久计木行跑街袁宗耀与杨同道,常聚一室,助杨实验。民国3年(1914)拟制电风扇,但缺资金,特自制两台样品,由袁携带劝说其好友、扬子保险公司经理祝兰舫,请予支持。
祝为苏常扬等地电厂大股东,正为用户发愁,急需电流限制表,而洋货价格太贵,便恳请杨等试制。杨经研究设计制造成功,试用合格,并接受祝订制2000只。 杨、叶、袁三人遂集资200元,雇铜匠2人,于民国5年6月开办“华生电器制造厂”。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杨钻研电学理论,亲自指导生产,管理厂务,历5年而未回家一次。其产品可与洋货媲美,而价格仅及其半;产品种类也发展到多种变压器、发电机、各种配电盘及电灯厂所需全套配电设备。后杨潜心研制电风扇,民国13年试制成功,取名“华生”,投入生产,以其高质量打破洋人独占的市场。不数载年产量达万台,有力地抵制了美国“奇异”电风扇在中国的销售。经销“奇异”的慎昌洋行,开始以50万元美金收买“华生”牌子,被杨拒绝;继而以削价竞销想挤垮“华生”,也未能得逞。
民国20年,邹韬奋先生以“落霞”笔名,在《生活》周刊上发表长文《创制中国电风扇的杨济川君》,表彰他自励奋发的事迹,时人称杨为“中国的爱迪生”。民国22年,在南翔购地建厂房,专造电机产品,上海则生产各种电风扇。抗日战争爆发初,华生所属各厂迁移重庆,抗战胜利后迁回上海。对华生的前景,杨曾制订过宏伟规划,惜年老力衰,患高血压症;加以通货膨胀、社会动荡,雄心勃勃的计划未能实现。
解放后,积劳病疝,行动不便,回居故里。一生寡言,谈论学术则娓娓不倦;管弦丝竹,无所不能;生活极简朴,虽华生鼎盛时亦蔬食布衣,时以食盐下酒。其收入除工资外,所分红利悉作股票投资发展生产。1952年8月21日病逝。身后仅住屋“憩庐”数间,别无他所。
杨济川(1881~1952),名杨其源,以字行。江苏丹徒人。
7岁在其长兄执教的私塾里读书,精通珠算。16岁到上海,在一家洋布店当学徒,3年后做了会计。他业余自学英文和化学,对电学尤感兴趣,经常利用业余时间试制各种小电器,并探索镀铜、镀银和镀金等加工技术。清宣统元年(1909年),洋布店歇业,回乡在镇江开了一爿电镀店,专营各种首饰镀金和镀银等业务。不久,又回到上海,在犹太人办的裕康洋行做帐房。因业务关系,结识了威灵洋行职员叶友才和久记木行跑街袁宗耀。民国3年(1914年),他们3人决定仿制美国奇异公司制造的电扇,向亲戚筹借百余银元,购买一台仿样机。没有加工力量,他们就请白铁店、铜匠铺、翻砂作坊等协作。电气装配由杨济川自己动手。用了半年时间,试制成功中国第一台电扇。民国5年2月,杨、叶、袁3人集资200银元,在四川北路横浜桥租屋数间,雇用六七个工人,创办华生电器制造厂(现上海革新电机厂和华生电器总厂的前身)。因当时之风盛行,电流限制表抢手,杨济川就暂停电扇生产,花9两银子买了一只进口旧电流限制表进行研究,并仿制成2只防的电流限制表,经苏州电灯厂试用,效果颇佳,销路甚好。
民国19年,杨济川获得电气工程师证书。民国20年5月,邹韬奋先生以“落霞”笔名,撰写了一篇题为《创制中国电风扇的杨济川君》的文章,在《生活》周刊第6卷第23~25期连载,表彰杨济川自励奋发的事迹。
民国25年,华生电扇进入全盛时期,年产量达3万余台。民国26年,抗战爆发后,他将200多名职工,2000吨设备和一批原材料,用40艘木船运往汉口。民国27年又迁往重庆,生产变压器、发电机、电扇和其他抗日军用品。民国34年抗战胜利,他将全部物资运回上海,但只剩下200多吨,仅为离沪时的1/10,只能惨淡经营。上海解放后,在华东工业部领导下,他改变工厂生产方向,改进企业管理体制,逐步恢复制造交流发电机、电动机和变压器,使生产蓬勃发展,为建国初期经济的恢复作出了应有的贡献。1952年病逝于镇江。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