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际油价连创14个月新高,油价上涨是否会推动新能源车的发展?

2.急求一篇论文

国际油价连创14个月新高,油价上涨是否会推动新能源车的发展?

油价和新能源论文_油价和新能源的关系

伴随着油价的上涨,相应燃油车车主,日常出行的成本费用也会不断上升。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推动,是一个极为有利的事情。因为国际油价的上涨,必然有很多人买车时候,会考虑购买新能源汽车。

对于燃油车一族来讲,油价的变化一直以来,都是大家关注的重点新闻。伴随着国际油价连创14个月新高,国内的燃油价格也在不断上涨。

燃油价格的每一次调控,对于车主们来讲,都能够直接的决定出行成本。在油价高涨的情况下,同样的钱只能够跑更少的里程,而在油价回落之后,相应的出行成本也会降低。

此次油价的上涨,必然会推动新能源车辆市场的发展,只因为下面这两个重要的原因存在。

一、新能源出行成本低

相比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由传统的汽油变成了电能。相比汽油的价格,电能的价格要便宜很多。

可能在油价低的情况下,大多数人会喜欢燃油车,毕竟不会为了续航里程担忧,相应的动力也会更强劲。

但在燃油价格上涨情况下,大多数人都会算经济账,这样一来想要购车的朋友,就会考虑当下时髦的新能源汽车。

二、新能源大势所趋

新能源汽车的出现,不仅仅能够给车主节约出行成本,相应的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燃油并不是一种取之不尽的能源,而且燃油车的存在,对于环境有着一定的污染。相比燃油提供的动能,新能源所需要的电能,不仅属于清洁的能源,相对应也能够再生利用。

而且很多的城市,因为空气质量和拥堵问题,都实行了限号的措施,但限号的情况只针对燃油车辆。

所以在这两个方面原因作用下,我想在燃油价格居高的情况下,势必会加大新能源车辆的销售额。

急求一篇论文

我国能源的形式政策选择

中国能源安全形势自20 世纪90 年代初起, 就开始由80 年代总量平衡的矛盾转化为主要是由环保压力引发的结构性矛盾。实践表明, 符合中国国情的能源安全政策应是安全和环保原则的统一, 洁净、安全和高效应是中国能源政策的目标, 而独立自主应是我国能源政策的立足点。

一、中近期能源政策的选择

首先, 立足本国优势能源, 开发和推广洁净煤技术。我国煤炭资源丰富, 从能源安全的角度看, 至少在21 世纪中期以前, 煤炭作为我国基础能源的地位不会动摇。尽管煤炭是一种高污染的能源品种, 但与20 世纪90 年代初煤炭受到冷落的情况不同, 目前洁净煤技术, 如水煤浆技术、煤液化、煤气化技术及其他洁净煤技术在我国已有了很大的发展。国家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规划已提出, 未来国家将重点推广洁净煤技术, 重点发展大型、先进的煤炭洗选加工技术、煤炭液化技术、大型煤气化技术、水煤浆制备和应用一体化技术、大型循环流化床技术、整体煤气化联合循

环发电( IGCC) 技术、高效低污染燃煤发电技术等。因此,随着我国洁净煤技术的日臻成熟及其产业化程度的提高, 煤炭仍将是保证我国能源供应安全的支柱产业。

其次, 大幅提高核能消费比重。从更长远的能源安全政策考虑, 在不断替换的能源链条上, 仅

仅将煤炭作为降低中国能源供给风险的唯一战略资源还是不够的。“虽然中国的煤炭往往被认为

很充足, 但是实际上与世界平均可开采200 年相比, 中国的可开采年数只有60 年。”有煤炭专家

如是说。而且, 洁净煤技术只能减少但不能消除粉尘和二氧化硫的排放, 况且煤炭超度开采也会影

响到产地的地质结构和生态环境。鉴于此, 根据发达国家能源发展经验, 发展核能是今后应当考

虑的重点选择之一。核电是一种不排放任何温室气体的高效和耐久能源。有几种核电堆型, 如压水堆、沸水堆、重水堆都是比较安全可靠的。世界核电发展的经验证明, 发展核电是降低能源对外依存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选择。目前, 法国核电已占全国电力生产总量的77%, 日本占32%, 英国占28%, 美国占19%以上, 而中国仅占1%以上。中国有丰富的核能资源, 天然铀及其加工能力已初具规模, 核燃料循环工业的各个环节相互配套。中国已能够自主设计制造30 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的成套设备。中国开工建设的核电机组就有八套, 预计这八套机组全部建成后, 中国的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900 万千瓦, 约占全国总发电能力的3%, 并形成浙江秦山、广东大亚湾、江苏田湾三大核电基地。尽管如此,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核电还有很大的距离, 这也说明中

国核电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另外, 火力发电是我国用煤第一大户, 适当加快我国核电发展,对于我国按照洁净、安全、高效的原则推进能源替代战略, 大幅提高能源自给率, 减少对外依存度带来的风险, 确保我国能源供应持续安全, 具有深远意义。

第三, 加强能源安全的军事保障, 扩大国际合作。实践证明, 生存资源的稀缺到什么程度, 大国关系就会紧张到什么程度, 而海军是国家对世界产生实际影响力并由此分享国际资源份额的决定性的因素。因此, 一国的能源安全不仅是经济问题, 同时更是一个政治问题, 而政治问题的解决多是以军事为后盾的。

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 中国能源的稳定增长是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上世纪90 年代以来, 中国能源出

现主要是由以石油天然气为主的清洁能源需求增长而引发的结构性矛盾。造成这种矛盾的原因并不主要是这些年经济的快速发展, 而是日益严重的国际国内的环保压力。同时, 造成这些环保压力的也并不主要是经济的快速发展, 而是生态问题造成的日益巨大的环保成本对经济发展的压力。

必须指出的是, 迄今持续增长的中国能源需求正在突破中国国内能源供需平衡基点。随着中国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的推进, 中国能源供需国内平衡将被打破, 并对国际能源进口由相对依赖关系转为绝对依赖关系。由此, 保证持续增长的中国能源需求将是未来中国外交政策长期不能回避的重要议题。

第二, 如前分析, 不惜通过战争强力维持的不合理的国际能源分配制度是造成目前居高不下的

能源价格根本原因。二战之前, 世界能源需求中心与消费重心统一于欧美地区。其间能源需求中心与消费重心不平衡变化导致过石油危机和石油价格的刚性上扬。二战后, 亚洲国家崛起, 在目前世界石油供给总量仍大于需求总量的情况下, 人口最多、发展最快并对世界财富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在目前强势国家强力维护的不平均分配的能源格局不改变的情况下, 世界尤其是亚洲地区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 将使未来的石油价格经过经济放缓和非石油能源开发造成石油消费和需求降低的过程后, 再次刚性上扬并在2004年底的价格水平左右浮动。相应地, 国际关系中20 世纪90 年代中下期大国政治中出现的浪漫色彩将大为淡化。

第三, 能源价格飙升将使国际非石油能源需求及新能源投资增大。长期以来, 中国能源生产和消

费在原煤、原油之间此消彼长。从1957 年~1980 年, 中国石油生产和消费占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比重从2.1%和4.6%增至23.8%和20.7%,原煤生产和消费则从94.9% 和92.3%降到69.4%和72.2%。此后,中国原油生产和消费一路下滑, 到1995 年降至16.6%和17.5%, 而原煤生产和消费则增至75.3% 和74.6。造成这种油降煤增现象的原因是20 世纪70 年代末的世界石油危机。1995 年后, 国际油价日趋稳定, 中国石油生产和消费再次飙升, 并于2000 年接近1980 年水平; 与此同时, 原煤生产和消费则降至66.6%和66.1%。2004 年国际石油危机的再次出现预示, 世界能源生产消费将再次向非石油产品倾斜, 中国开发核能及其他非石油清洁能源的投资将大幅增加。